走好这四步,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姚赣南
写文章既难又不难。
难,是因为无从入笔,无物可写,思路枯竭,内心抵触。
不难,是指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便可轻车熟路,马到成功。
那么,怎样由“难”转为“不难”呢?
以许多优秀写作者的经验来看,走出以下4步,就可以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作首先要找到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作者对外界的和记忆中事物的充分感受。这种感受既是从身体上听、看、闻、触的感受,又是心灵上喜、乐、苦、忧的感受。
写作者通过观察、阅读与思维,把掌握的大量材料在头脑中“发酵”,经过消化、加工、吸收,变成养分,变成写作的题材。这样,一旦写起文章来,会轻车熟路,一帆风顺。
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有一次,唐玄宗派他先去蜀地写生,再回到宫中作画。吴道子到了四川后,看尽山山水水,从映入眼帘到印入脑海,但他并没有在实地画上几笔。回到宫中,唐玄宗要他拿出写生稿,吴道子说,我一张也没有画,都装在心里了。唐玄宗大怒,便要他当场在大殿内作画。
由于吴道子赴蜀之行感受特深,把风景一一记在心中,从而胸有成竹,仅用一天时间,便画成了一幅极为壮观的“三百里嘉陵江风光图”。唐玄宗见后转怒为喜,连连称好。
吴道子为何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因为他在动笔前早已把细致观察得来的丰富的素材汇入心中,有了强烈的感受、所以画出了经典作品。。
绘画如此,写文章也是这样。只有感受到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反映它。

构思,就是要想一下自己要写的文章什么内容?是写给谁看的?
构思包括文章的立意、炼意、选材、用材、布局等。对这些,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不做思考,拿起笔就写,往往会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了。
王勃在写《滕王阁序》时,先精心构思,打好腹稿,在别人饮酒之时,就考虑选材用材立意了。所以,当要他作文时,便能一气呵成写出千古奇文。
关汉卿写《窦娥冤》,是为了鞭挞百姓受欺、坏人得逞、官贪吏虐、枉断屈斩的黑暗社会现象,喊出人民心中的愤怒。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他的构思是要反映一个家族和一个社会的衰落。鲁迅写《孔乙己》时,是想要批判科举制度的罪恶。
正因为构思完善,这些作家写起文章来如行云流水,痛快淋漓。

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对主题的基本要求是正确、鲜明、深刻、新颖。文章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让读者得到启发。一味重复官话、套话、废话的文章,往往主题不突出,不鲜明,会犯“一般化”“炒冷饭”的毛病。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一篇主题鲜明、深刻、新颖的文章。作者生于晋代,对秦汉以来的战乱频繁、社会黑暗的状况有切肤之痛,对百姓们希望有一个平静安乐的生活抱有期望。正因为这种想法,作者把对现实的批判与对美好的向往结合起来,融入了对桃花源故事的描写之中。人们读了之后,方觉意味深长,独具匠心。这种把主题融于故事中的写作手法,值得学习借鉴。
为了突出主题,写作时就要去掉一般的叙述与例子,突出最有典型意义的例子。作家魏巍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采访时是随军记者,亲眼看到志愿军英勇杀敌的场景。为了写好志愿军,他采访了20多个战士,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当他把稿子写成给大家看后,大家都说写得不好。为什么辛辛苦苦写了20几个例子的文章效果不好?魏巍开始沉思这个问题。过了两天,他猛然醒悟,原来毛病就出在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账,哪一个也未说清,哪一个也不充分,哪一个也不感人。
于是,他从20多个例子中只选了5个,后来又删去2个,只选取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孩子和防空洞里吃雪和炒面3个材料来表现主题,歌颂英雄。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反响强烈,震撼人心。魏巍在总结写作经验时说:“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的,也会是突出的。”

锤炼的意思是,好文章必须锤词炼句,修改润色,以达到赏心悦目的境界。如果把一篇文章看成一部机器的话,那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就是这部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每一个零件都精良,都标准,整部机器运行就顺畅。人们常说,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就是要让文章达到简练而生动的效果。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一开始,文章开头把滁州东南西北四周的山都写到了。后来,经过反复斟酌,只用了“环滁皆山也”5个字,便把滁州四面环山的地貌特征写出来了。
文章写好初稿后,改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修改文章的过程是作者认识进一步深化的过程,是使文章主题更鲜明、选材更恰当,用词更巧妙,布局更合理的过程。
战国时期,秦国的吕不韦主编了《吕氏春秋》这部巨著。全书共有26卷。编完后,吕不韦还是担心书中可能有不当之处,会让后人耻笑。于是,他在咸阳城内摆开上百个书案,上面放着《吕氏春秋》文稿,并宣布:凡是能给文稿恰如其分地增删一个字,马上可得千金奖赏。他的这种锤词炼句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修改文章改什么?
结构可以改,标题可以改,语言可以改。
一方面可以自己改,另一方面可以请他人改。
既可刚写完时趁热打铁改,又可以经“冷处理”后改。
既可看着文章默读改,又可大声朗读、边读边改。
总之,其目的是为了把写文章的这个最后环节完美收官。
感受----构思----主题----锤炼。当你走好了这4步之后,你的文章自然就成为一篇好文章了。
(作者系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