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标题制作的10个要领,你掌握了吗?(上篇)

与学员的N次通信

(第三十二封信)

刘国昌



XX、XX学员:

你们好!从微信中知道你们是从事媒体工作的年轻人。好!我们是同行啊!

你们说,常听见周围一些年轻媒体人说“做题难”、“做出好题更难”的感慨声。想就这个问题做一番探讨:如何才能在做题上“转难为易”?

确实,在新闻写作中做题是一个比较难的环节,但也不是“难得不得了”。只要按照做题的要领去做,把做题的程序都走到了,再加上平时不断磨练,就一定能成为做题的高手。

结合数十年写稿、编报的经验,我总结出“标题制作的10个要领”(上下篇)。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上篇”:

要领一:静心读全文

要领二:模式记在心

要领三:抓点不求全

要领四:概括标实质

要领五:全力找动词





要领一:静心读全文


无论是记者自己写稿做题,还是编辑给别人稿子做题,阅读全文、熟悉全文,是做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只有仔细读全文,才能在梳理基础上掌握其中的要点、亮点,为做题打下基础。
大家知道,消息写作一般都有那么几个层次:导语、主新闻事实、包括背景在内的次新闻事实等。从写法上说,大都是“倒金字塔”形式。做题时一定要把这些层次、环节仔细了解后,方可动笔拟标题。
有些编辑似乎在这方面做得尚未到位,他们往往粗粗一溜、没有仔细看全文就动手做题;还有的图省事,从导语里挑一两句话就当成标题。凡此都是不妥当的。
题从文中来。不认真阅读全文,不在阅读全文基础上找要点、寻亮点,那怎么可能做出好标题呢?




要领二:模式记在心



新闻标题有自己的模式,就消息标题来说,有肩题、主题、副题的区别。
其表现形式有5种形式:
(1)“肩——主”结构
(2)“主—副”结构
(3)“肩——主——副”结构
(4)“一行主题”结构
(5)“双行主题”结构
这5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各自有各自的规则和逻辑,需要很好地熟悉和掌握。
只有对这些规则和逻辑了然于心,熟练掌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也许有人会问,这5种形式如何运用呢?
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稿件重要程度;二是版面位置。
一般放版面头条、二条的稿件,标题要“精心打扮”。可以考虑“肩——主”结构或“主—副”结构。特别重要的稿件可以考虑“肩——主——副”结构。
现在有些高校校报、企业报头版上的一行题比较多,有的字数还较多。这种状况要改变。




要领三:抓点不求全


一条消息里的新闻信息可能会很多。就新闻事实来说,有主新闻事实,也有次新闻事实,但不可能全都上题。
怎么办?要善于抓点,即把最主要之点抓出来上题,突出要点。
在这方面要有敢“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胆识,克服“求全思想”。切不可“这也想上题那也上题”。
比如2021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在一版报道关于胜利油田发展的消息,里面内容较多,挖潜、攻关、开发、保护等,每一个内容都值得上题。但记者和编辑仅仅抓住“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这个“点”做题,并加了一个副题:“60年发现81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87亿吨”。醒目突出,吸人眼球。





要领四:概括标实质


除上面的“抓点”以外,还要“善于概括”。这是做题的“画龙点睛”之功。
善于提炼和概括,是重要的手段。要有“不被浮云遮双眼”的本事儿,把稿子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找出来,用最简练的文字标出来。
当年志愿军回国的消息原标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人民日报社资深编辑钟立群老师冥思苦索,拟出了以下的标题:
车辚辚 马萧萧  凯歌贯云霄(肩题)
最可爱的人回来了(主题)
这个标题,足显了善于“提炼和概括”的功夫!





要领五:全力找动词


消息的主题一般是主谓结构或主谓宾结构,因此做题时一点要把动词找准、用好。这个动词用好了,标题就生动、具体了。
比如:中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
再如:我军一举荡平西藏山南叛匪
又如:西安发现大型古墓群
还如:盛况  精神  体会
在“找动词”方面,要多下些功夫才行。
(未完待续)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