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拒绝非法校园贷树立正确消费观

  近年来“套路贷”“校园贷”“裸贷”等网贷事件频发,这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讨论的热点问题。现如今,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保障部明令禁止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从源头治理乱象,防范化解校园网贷风险。
  大学生消费市场一直处于快速扩张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超过4000万,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近7000亿元,不法分子便趁机钻空子,游走于大学生群体之间,非法牟取暴利。
  众所周知,在校学生尚在学习阶段,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家庭的供给,消费水平有限,自身也不符合金融贷款的标准。但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性,刷卡无度,不幸沦为“卡奴”,一步步走进校园贷的黑色泥潭。他们选择校园贷的真实目的或许只是想换一个最新款手机,一双限量版球鞋,一个明星同款包包……这些都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为了满足虚荣心,为了所谓的面子,为了能在同学朋友面前炫耀的“生活奢侈品”而已。
  选择校园贷的同学往往因为侥幸心理被套了进去,以为这个月借到的钱可以通过下个月的省吃俭用偿还,迷恋不努力就有钱花的快感。当利滚利,小钱滚成无底洞永远也还不起的时候才幡然醒悟,但一切已经为时已晚。有人算过关于校园贷利息的一笔账:一般大学生借款额通常在2000-5000左右,而周息却是在20%-50%不等。如果一开始借款只是2000,那么一个月后这笔钱的利息也许就会和本金一样多。
  据媒体报道,陕西省19岁的小敏(化名),因为羡慕同学的奢饰品,首饰包包等,在虚荣心的作祟下,陷入了“裸贷”。借款后的小敏,噩梦也开始了。短短一年时间,借款从最初的几千块利滚利变成了23万,父母的电话被追债者打爆,不得不卖房还债,可还是远远不够。而因一时放纵借的校园贷,最终惹得一身麻烦的也不只小敏一个,甚至有人为此丧命。21岁的丁丁(化名)在六七个网贷平台借款20余万,一天接到100多个催债电话,无力偿还后坠楼自杀身亡。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摆在世人的面前,本应幸福的青春人生被无良的校园贷毁掉了。因此,我们要警惕贷款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世界上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种,有钱人有有钱人的享受,没钱人有没钱人的快乐。喜欢的东西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最后承担恶果的还是自己。
  其实,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不需要通过消费,身处校园的我们不妨拿本书沉浸式阅读,或投入一篇论文的写作,追求新知、进行创造获得的快感才是历久弥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