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凡”到极致反招烦

  最近,“凡尔赛”成为网络上一个爆火的关键词。“太讨厌了,男朋友送我的红色法拉利真的太丑了!”“考前都没怎么复习,我就知道这次肯定考不好,果然,才考了98分,唉!”这种通过欲扬先抑、自问自答的方式或者运用第三人称视角,在不经意间透露出“贵族生活线索”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被网友们戏称为“凡尔赛文学”。


  “凡尔赛文学”既然能被归类于“文学”,自然有其值得研究学习之处。一段合格的“凡尔赛”发言,往往会运用不止一种表现手法,恰当适度地使用“凡文学”,不仅能增加语言表述的趣味性,还能满足“凡”人内心的表现欲,且不会因为过于直白的表达而伤害到别人,可谓一举三得。在互联网这个大广场上,每个人的表现欲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家争奇斗艳,你方唱罢我登场,但由于“杠精”“键盘侠”的存在,过于直率地表现自己往往会招致一些令人气愤的评论,导致人们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束手束脚、求生欲极强。“凡尔赛”即是这种网络环境下的产物——网友们用自嘲的方式、含蓄的口吻不着痕迹地炫耀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


  但物极必反,过度的“凡尔赛”不仅会遭人厌烦,而且其精心包装的背后,往往是虚荣心在驱使。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往往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社会价值,被他人、被社会认可;一种是内在价值,即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认可。内在价值越是强大的人,越能够践行自己的选择,而越少从外界寻找肯定,反之则不然。


  过度的“凡学”,很容易让人在虚无的世界里迷失自我。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只是走在平凡之路上的普通人,而过度“凡学”贩卖了太多富贵奢靡的想象,使得很多人沉浸在假想中,嫌弃、逃避平凡的生活,以财富作为人生唯一的价值尺度。


  马斯洛指出:“期盼社会对自己的尊重,是个人天性的需要。”如何做到不动声色地表现自己而不让人过于反感,这是一门学问。但若因此钻进他人眼光的无底深渊里,花大把的时间和心思来琢磨如何炫耀,这便寻错了方向。正确利用“凡尔赛文学”所创造的美好与幻想,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这才应是“凡学”诞生的真正意义。


  一个人若能达到“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自不屑于利用“凡尔赛”之类的小伎俩博人眼球。用真诚的心去对待生活的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赞美,一昧地炫耀虚荣和阴阳怪气终究会沦为网络上的跳梁小丑。“凡尔赛文学”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但绝不能让其成为生活中的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