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天前,广西的一位学员给我发来了当地“十三五成就巡视报道题目”,共有16篇,内容都挺扎实。他让我把把关,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改一下。我对他说,题目都挺好,但是要注意标题中要有一些“不常见的词汇”,少用“成效显著”等老一套的提法,如能在这方面动动脑筋就更好了。
这涉及到标题中“题眼”的概念和标题虚实的问题。
一、通讯员问:“什么是‘题眼’?”
答:“题眼”是指文章题目的要素和精髓,就是标题中的关键词。把握了“题眼”,写文章就能突出主题。
“题眼”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语。比如,《难忘的时刻》题目中的“难忘”就是“题眼”;《拔草》中的“拔”就是“题眼”; 《春夜喜雨》中的“喜”便是题眼;《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和”就是“题眼”。如果按照“题眼”中的词去写文章,作文就不会偏题。如果写《我和我的祖国》时,没有写这个“和”,只写了“我的祖国”,文章就偏题了。
做标题,一定要想方设法把“题眼”拎出来,并加以强化。
二、通讯员问:“标题做得实一点好,还是虚一点好?”
答:以我所见,在一般情况下,标题要做得实一点为好。比如《冰湖壮歌》这个标题,文章内容讲的是百人救两儿童。如改成实题《百人英雄群众 谱写冰湖壮歌》或《两名儿童落水 百人破冰相救》,它会更醒目一些。
一位资深媒体人说过,人物典型报道要力争在标题上出现名字。这样,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如一提起雷锋,就使人想起“毛主席的好战士”;一提起焦裕禄,就使人想起“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如果做虚题的话,人物不容易让人记住。
此外,如《“四有”书记谷文昌》《陈景润精神魅力永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任长霞:人民爱戴的忠诚卫士》等,都是把人名放在主标题中。 当然,也有把人名出现在副题中的,可用破折号加“记”的办法,如:《写在蓝天上的忠诚----记空军某试飞团功勋飞行员李中华》。
三、通讯员问:“怎样克服标题中老词套话的毛病?”
答:标题中要用一些不常见的词汇,显得有意境,有味道,才能吸引读者。有些记者或通讯员写文章,往往图省事,用一些人们“熟视”的词汇,比如“加强什么建设”“成绩显著”“开拓前进”“稳步推进”“反响强烈”“変化巨大”“再造辉煌”等。
有句成语叫做“熟视无赌”。老用这些“熟视”的词,读者便“无睹”了,便不爱看了。
怎样改进呢?关鍵在于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下功夫。“看文先看题”“题好文一半”的道理都懂,但真正认真去改,还是要肯钻研,花时间。文章写成后,就要下定决心不做平淡、平庸的标题。
当自己一个人做不出好标题,可以请几个人商量,也可以向朋友请教。要力争使自己做出的标题具有“唯一性”。比如《我单位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这样的标题就十分普通。如果能把提高效益的原因加上,改为《十条改革措施 经济效益跃升》,就显得好一些。
又如,《把“追杀差评”的劲用在服务上》《为基层减负要从“实”出发》《网络水军亟须司法强力“甩干”》等标题,由于用了别人不常用的词,从而变得精彩了。
由此可见,要取消标题中的套话,破除七平八稳的做法,就要不拘一格,多用新鲜的词汇,在措辞上讲究文采,让标题有吸引力、感染力。
当然,另一方面,要防止“标题党”。“标题党”实质上是另一类的“套话”“空话”。
四、通讯员问:“我这两天做了个标题,改了后好一些吗?”
答:给我发来的那篇报道,开始的题目是《我县加快5G网络建设》,后来采纳了建议,改为《我县快速开展建设运营,实现5G网络“乡乡通”》,有了“乡乡通”这几个字,就显得有灵气了。改得挺好的,说明动脑筋了。
有一位记者写了一篇报道,标题是《真抓实干增效益》,太一般化,可以说是一个“万能标题”。看文章内容,知道是他们实行服务卡后,各项工作有飞快进步。编辑即把标题改为《小卡片掀起大波澜》,把此文的核心问题点出来了。
五、通讯员问:“有的标题是虚题可以吗?”
答:标题有实题、虚题、虚实结合题之分。有些标题是虚题,也是可以的。比如:《鹰厦铁路纪行》《柏林印象》《老郭脱贫记》是实题。而《复仇的火焰》《已是山花烂漫时》《文明于手边 美丽在心中》是虚题。
在消息中,主题一般为实题,肩题主虚,副题主实。
在通讯中,可用虚题,也可用实题,还可以主题为虚,副题为实,如《使命----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的生命之约》《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
六、通讯员问:“做出好标题主要抓什么?”
答:标题要新、要活、要用事实说话、要突出主题,要善于抓住问题,带着感情,这样的标题才能引人思考与回味。
《大公报》的代表性标题是1945年8月l5日头版头条的《日本投降矣!》既快又准,既短又实,字号用的是超大号。这个“矣”字和惊叹号用得好,特别有价值。这5个字力透纸背,将中国人自豪、喜悦、悲屈的百感交集心情喷涌而出,感人肺腑。副题为“答复四国接受规定条款 今晨七时四国首都同时正式宣布”。
《大公报》 标题《日本投降矣!》
?在春耕季节,有的记者写春耕报道,用了《春满大地 农业升温》作为标题
,这“升温”两个字就用得好。如果用“春满大地春耕忙”,就显得老一套了。有一篇报道煤矿无尘化建设的报道,没有用“煤矿无尘化建设效果显著”之类的标题,而是用了《工人出井手不黑脸不脏》作为文章标题,用事实说话,胜过千万赞语。
文章标题学问挺深的,让我们一起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以后,我会详细讲一下“怎样修改标题”这个问题的。
(作者系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