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话很直,你别往心里去”“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没必要这么认真吧”“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这么不领情”……语言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把看不见的利刃,活生生地能把人劈碎。有人曾说:“有一种暴力,不会在你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阴影,甚至毁掉一个人的一生,那便是语言暴力。”语言暴力是指通过谩骂、诋毁、藐视、嘲讽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
1935年3月8日,30粒安眠药结束了著名演员阮玲玉的生命。她挺过了命运里一个又一个难以忍受的遭遇,最后却在语言的恶意中伤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美丽的生命。“人言可畏”,来自她的遗言。蔡楚生说:“她不是自杀,是被杀。杀她的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我们整个社会。”鲁迅先生为其著文《论人言可畏》,里面谈到:“这个吃人的社会,狂吹着自言自语的话语,一遍一遍地捧杀着那些无辜的人。”当时的网络并不发达,仅仅是小报纸的肆意编造诽谤,吃瓜群众的蜚短流长就结束了这个年轻的生命。人们身边从不乏旁人的一份恶意,却缺了你的这份温暖。当温暖储备不足时,希望你是能为别人带去温暖的那个人。
在这个互联网高速运转的新世纪,网络成了人们发泄愤怒、肆意评论的平台和保护罩,这些用言语组成的恶意,甚至比直接伤害可怕百倍。10月14日,25岁的韩国艺人崔雪莉登上微博热搜,原因是她在家中上吊自杀。作为语言暴力的受害者,崔雪莉在采访时就说过:记者朋友们,请疼爱我一些吧!在此之前,她一直遭受着网络暴力。当然,遭受网络暴力的并不是只有她。朗森在TED演讲中说道:“社交媒体最好的地方,就是给了那些默默无闻的人说话的空间。网络恶语并不是社会公益,而是一种泄私愤的方式。”键盘侠在恶语伤害别人的同时,也没有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网络暴力到底有多可怕?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每个人都有自由发声的权利,但这份权利同时也是一份责任,在法律无法制约的地方,还有道德。真正可怕的并不是网络这个虚拟的背景,而是背景下穿着“公平”马甲,举着“正义”旗帜,不明所以的你我他。当年的重庆大巴坠江事故全怪女司机逆行事件爆发的一瞬间就受到了键盘侠们的强烈攻击,被正义感冲昏了的头脑,仅靠片面之词就评头论足的他们在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后,却忘了继续追逐真相,他们选择性的失忆,丢掉那些吓人的獠牙继续生活,而受到言语攻击的当事人甚至他们的家人,早已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任何一条流言,都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今天我们作为旁观者无法对这些遭遇感同身受,但终有一天,流言的焦点就会落到我们身上。世界上的不如意太多,作为旁观者,我们需要做的仅仅只是管住自己,做一个善良的人,带着温暖,向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