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有哪些“新”变化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有哪些“新”变化

 

一帆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行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新媒体的诞生,使新闻业迈入了新的时期。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开始融合传统媒体的优势并加以创新,越来越贴近大众的喜好和需求,在新闻写作上也显现出它的视觉性和动态性。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以其创新性、动态性、多样性和大众性的写作特点,突出了新媒体新闻的特色,让新闻作品更具吸引力,由此,在写作要求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新闻标题发生了变化。看书先看皮儿,看报先看题儿,标题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在标题上的变化更加简明、更加生动,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趣味性。受众只需先看标题就能判断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能不能吸引到他。互联网平台上的新闻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很少有人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逐条浏览,基本上都会优先点击关注频率高、最吸引人的新闻内容,而标题则是受众打开新闻作品的“钥匙”。如果标题独特新颖,能够“抓人”,受众就会迫不及待地阅读下去,有助于新闻内容的广泛传播。像通俗形象的口语化标题就很容易引发读者关注。如《俺用手机‘种’蔬菜》——口语化标题。接地气,有温度。

 

2、新闻写作词汇发生了变化。以往传统媒体中新闻写作词汇都是中规中矩的,而新媒体写作却更多的运用网络用语。巧用网络语言,更具亲和力,能让新闻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如《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网络语标题。“给力”这一网络语言,使标题很“潮”,立刻引起受众对新闻内容阅读的兴趣。甚至有网友将这一标题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 再如《这一夜,我们为她点亮太空!》《超燃!……》等标题,熟练使用情感词汇和符号,增进与用户的交流和共情。所以说,巧用网络语言会使新闻报道更充满生活味和新潮感。

 

3、新闻写作内容发生了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查看新闻时,所看到的内容多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出现,内容更加的丰富与多元化,文字精炼、明确,图片清晰生动,再有视频技术的加持,使多样态视频丰富了新闻生态,尤其在突发性新闻中移动直播的“快”“准”“深”,表现尤为出色。如,移动直播《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温岭 浙视频记者夜闯台风眼》,是记者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通过视频直播为用户呈现最新近、最准确情况的新闻作品。

 

4、写作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大众通过电子设备浏览新闻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评价、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新闻写作者过去一般都是主观角度去思考写作,新媒体时代,要转变写作思维方式,站在大众的角度去分析,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进行新闻写作。当然,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要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新闻的有效性,避免给大众传递不实的信息。

 

5、新闻写作形式发生了变化。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播报的单一性,新闻借助互联网实现了快速大量的传播,而且为观众提供了反复查询的机会,提高了新闻的影响力。像新闻传播APP、客户端、小程序等的出现,在不同环境中为大众提供了多方面了解新闻的机会。新媒体下新闻的互动性增强,大众可以随时发表评论,提高了新闻的影响力。

 

总体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特点发生着很多“新”的变化,新闻写作者要顺应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影响力,要熟知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根据大众的需求写新闻,不断提升自我,为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作者为京城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