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文章的布局得当?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八
刘国昌
古往今来,为文者大都十分讲究文章的布局。布局得体、精当,文章自有精彩;反之,布局失当,眉目不清,那就会成为败笔、败文。
那么,如何让文章的布局得当呢?我们先来看看文论家们怎么说的?
一、为文莫贵乎循序而致精。
——出自《养正遗规》卷下
这里说了写文章要注意“布局”的问题。只有“循序”,才能“致精”。
何谓“循序”?实际就是要循“布局”之序。
布局,乃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安排是也。
通俗点说,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
不要小看了这个次序,此乃为文之要义。
大家知道,写文章讲究逻辑性,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接。惟此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有味。倘若不是这样,随笔写来,东拉西扯,忽上忽下,那文章就没了章法,无法让人读下去。
谁都愿意把文章写得精道、至深,那就请严格地按照循“布局”之序的要求去做。惟此,行文有了正确轨道,笔下也就有神了!
二、篇统间关,情数稠叠;原始要终,流条布叶。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
这句话比较费解,但意思是清楚的。即写文章的布局、结构要变化多端,不可呆板;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注意段落和词句的安排。这些都像树干上枝叶分布那样井然有序。
这是文章布局的主要之点。开头、结尾,中间的主干部分,均要安排妥当;段落、词句等也要考虑周到。
时下我们有些文章在以上这些方面似乎尚未过关。段落分配不当,先后次序混乱,遣词造句欠妥等毛病时有所见。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文章是要给别人看的,如果毛病过多,别人怎么能读得下去呢?
三、文愈短愈有曲折。所谓画一尺树,要不可令有一寸之直也。
——出自明人陈宏绪
设计文章的布局,首先要把行文的先后次序安排好。这是行文的基础和出发点。同时,还要考虑行文的波澜问题。也就是说,布局安排不仅仅是次序问题,还要把先后段落的跌宕起伏安排妥当,以实现文章的“曲折”。
文贵曲,章忌平。一篇文章平铺直叙,段段到底,那是没有味道的,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我们写文章时一定要想方设法把文章写得“有点曲折”,“有点波澜”,努力实现“画一尺树,要不可令有一寸之直”的目标。
具体如何做呢?
有两个技法、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正反两面说。
胡乔木在一次修改文章时说,为了使文章有点波澜,正面说了还要反面说。一正一反,棱角出来了。这确是一个有效的技法。
我们现在有些文章写得道理都对,但都是从正面去写,一味强调“要、要、要”,让人读得打瞌睡。如果我们在这里来一点“两面说”,即说了这一面,又说那一面;讲了正面,再说反面,文章就有了起伏变化了。
二是善于设问句。
在文章中设问句,已被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何以至此呢?在于问句把问题鲜明地提出来,引人思考。
比如《脑袋与火种》一文,文章开头就写道:“一看标题,可能有人会问:脑袋与火种本是两个不想干的东西,怎么能连在一起呢?”
该文就此进行了解释和论述,提出了“点燃学生的‘火种’需要‘点燃艺术’”的论题。随后又设了一个问句:“‘点燃艺术’,如何形成?”,逐一回答,使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颇有看头。
设问句,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树立对立面,以便更充分地展开自己的观点。
比如《要为人民办好事》一文,在正面阐述“为人民办好事”重要性后本可收尾。但作者又巧妙设计了两个问句:
一是“工作忙,顾不上”吗?
二是“没钱,没物,无法解决”吗?
作者围绕这两个问句,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阐述了“为人民做好事”的观点,使文章更加充实。
小结语
上面我们从“循序”、“曲折”两个角度谈了文章的布局问题,足见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写文章如同盖房子,先盖什么、后盖什么,是有规矩的。不能心血来潮,随意乱来。我们讲究布局,是行文的基础。基础打好了,文章写起来不仅顺畅,读者读起来也带劲!
让我们在文章布局上多下功夫,把布局设计得更精巧、更有彩!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