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读书小记

  近日忙于学习和各种事务,总是无法静下心来看会儿书,颇为无奈。到了周四,无课,也推脱了各种闲事,终得一日安闲。我便在行李中翻找带来的书籍,想找薄薄的一本,一日可读完,不必将战线拉长,省得读了几日后,便再也续不上。眼光似游蛇,落在了蜷缩在最下面的一本,厚薄适宜,我也仿佛读懂了它的心思,便抽出来。《人生的智慧》五个大字赫然入目,该不会是什么鸡汤文吧?定睛一看,作者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大哲学家叔本华。

  这位大哲学家很有意思,性格乖张,家境优渥,一生投身于哲学研究,名声身前没有身后才来。叔本华曾与黑格尔一同在柏林大学讲学,但十分鄙视黑格尔,故意把自己的课安排在与黑格尔同一时间,结果上课的学生从来没有超过三个,这才作罢。本以为大哲学家的著作应该是十分晦涩难懂,但这本小书读来却轻松有趣,仿佛在秋天的午后,晒着暖暖的阳光与一位老者交谈,而老者正慢慢讲述他所知道的人生智慧。

  这本书很薄,讲的问题也很简单——人如何才能在人生中获得幸福?叔本华认为应该由三个维度来谈人生的幸福。首先是“人是什么”,即人本身拥有的东西,包括人的健康、人格、追求等。其次便是“人有什么”,即人拥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第三个便是他人眼中的自己,即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叔本华认为“人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才是感知自己是否幸福的主体。他尤其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宁愿做健康的乞丐,也不做生病的国王。”叔本华也说,人需要一定财富,但所需要的财富足以使自己不为生活担忧即可,太多的财富会使人无聊,从而去追求生理上的快乐,而这是幸福的毒药。叔本华着重论述了第三点,他人眼中的自己是最不重要的,他人的评价并不能决定我们自己是谁,只有我们才能使我们成为自己,“别人说你是智者,你若信了,便是世界上最大的愚人”。

  读着此书,又想到自己近日来的做法,自己何尝不是本末倒置了?只是一味地追求他人眼中的自己,为了那小小的、卑微的虚荣心,整日奔波,不得一日安闲,甚至连自己喜爱的读书都抛之脑后,还整日沉浸在他人的夸赞之中,却连自己是谁,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忘了,便只想成为他人眼中的自己。

  读完此书,心中便又有些透亮,不敢妄称有智慧,但与智者交谈,脚下的路又明晰起来了。

  合书,闭目,静思。我温柔地捋平书的褶皱,恭敬而又虔诚地将书放到枕边,愿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