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关注“扫码难”困境,等等缓步的人

  近期,一则“无锡火车站为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开辟专门服务通道”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并收获广泛好评。究其原因,是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关注到了步履匆匆的旅客背后的需求:在这个万物可被数字化的互联网社会,还有一群默默“被掉队”的人。
  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已经变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基础设施,我们的衣食住行均大规模转向线上。这不仅带来了社会生产效率的飞速提升、更给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却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年轻一代与中老年一代之间的数字鸿沟正在不断加深,在与数字化共生长、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年轻一代未曾注意过的地方,仍有许多“数字移民”在面临艰难适应新的生存方式的窘境。
  在年轻人调侃自己不记得“现金”怎么称呼,只好称其为“实体钱”的同时,也有许许多多中老年人因为不适应或是不懂如何线上操作,仍然习惯不时清点兜中叠放整齐的纸币。年轻人的“生活之便”何以成为中老年人的“极大不便”?
  客观上,操作界面的复杂、系统更新的频繁本就使得许多中老年人头疼不已,再加上许多线上平台“一刀切”式取代线下窗口,无异于剥夺了中老年人适应社会变化的途径与权利。主观上,“学不会”的心理落差导致“不愿学”,他们不愿承认自己日益无法融入这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社会,不愿听到儿女教导自己时渐渐变得无奈而不耐烦的声音,因此端起架子,看似毫不在意,却难掩落寞。
  疫情的到来更是放大了他们的窘境,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被家门口后花园一般的公园拒之门外,被公交车司机勒令下车……上述现象的频频出现揭示了社会正视以“扫码难”为主要代表的中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生活困境的迫切性。所以无锡火车站开辟专门服务通道的举措,就像给掉队的人打开了一扇窗,既温情脉脉又满含人文关怀。毕竟谁都有老去的一天,但技术却永远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
  可喜的是,我们正在见证更多温情的变化——一方面,华为、小米等企业推出了老年人专属界面,放大了字体、精简了功能,即使“初出茅庐”,也能简单上手;政府部门推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模式,还原老人们记忆中熟悉的操作……另一方面,作为子女,我们也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引导父母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面对父母的“小白”问题,少一分烦躁的叹气,多一分耐心的讲解。正如幼年时,父母们一如这般,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向我们描绘、讲解那些无比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时代在向前走的同时,没有一个人应该被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