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天猫双十一满300减40”“淘宝双十一隐藏券特卖”“唯品会双十一特卖”……据了解,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源于淘宝商城(天猫)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网络促销活动,尽管当年参与的商家数量和促销力度有限,但营业额远超预想的效果,于是每年的11月11日成为天猫举办大规模促销活动的固定日期。双十一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许多青年大学生趁双十一减免优惠,纷纷对商品进行抢购,而不少人受炫耀攀比心理的驱逐,造成了不理性消费。
当前,大数据发展趋势成为热潮,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足不出户享受时代特权。在此背景下,“双十一”瞄准先机,利用便捷化的信息网络搭建“电商—网络—用户”的购物平台,满足用户多元化购物需求。李克强总理曾盛赞马云“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不仅刺激了民众的消费需求,也使电商成为“香饽饽”,传统零售业纷纷转型,利用信息化网络销售产品。其次,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为“双十一”提供物流保障,跨城、跨省、甚至跨国,都不再是问题。“快递公司百架飞机备战”、“承诺网购包裹‘当日达’、‘一日三送’”,在网购订单激增的情况下,电子商务网站以比拼送货速度的形式,使消费者安心在家等待包裹。
然而,火爆全国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也存在着诸多不良影响。经不住商家的花哨噱头,冲动消费、狠心“剁手”,满足一时之快,事后悔恨万分。诸多案例表明,“双十一”中充斥着虚假折扣、以假乱真、消费欺诈等消费陷阱。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双十一”的消费主力军,其中不少人“剁手一时爽,吃土泪两行”,打着“融入潮流”的幌子,做着“冲动消费”的举动。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达到经济独立的水平,满足平时的衣食住行已经花费了大部分生活费,在“双十一”时肆意消费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笔者看来,做到理性消费,大学生应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把握度。这里的“度”指的是购物欲。近年来,随着短视频风口的出现,消费渠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视频植入、直播带货成为新兴主流方式。利用大学生思想开放、足够支持新兴事物的特点,电商平台不断创新销售方式,以吸引大学生的消费欲望。面对诸多诱惑,大学生能做的就是通过制定开销限制、计划好开销类别、记录消耗周期等方式合理消费欲望,理性消费。
其次,把握量。这里的“量”指的是消费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消费总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多数大学生对事物都是“喜新厌旧”的心理,由此导致资源被浪费、闲置、有效利用率过低的情况。因此,合理控制消费量是必不可少的,要在满足自我需求的水平上,合理、节制、有目的地进行购买,增加“断舍离”的体验性消费。
最后,把握实。这里的“实”指的是务实性。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使得“重奢侈轻品质”的炫耀性消费肆意生长,“名媛拼团”现象屡见不鲜,而大学生涉世不深,是极易被这种风气带偏的。增加务实性消费,必须明确购买原因,列好购买计划,贯彻“质量胜过数量”的“买买买”原则。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应仅仅沉醉在逐年攀升的“数字泡沫”中,而应该通过有效措施,积极呼吁消费者合理消费,担当起社会责任才是推进自我发展的长久之计。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了解真相、学会判断、懂得拒绝,从实际情况判断自身所需,真正做到绿色消费,理智消费,助推经济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