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亲不亲,故乡人

昨天做题的时候,无意中在草稿纸上看到摘抄来的三毛的句子:“大漠里的日子,回想起来是那么遥远又辽阔,好似赶羊女子嘹亮的呼叫声还在耳边,怎么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忽然万千思绪就涌上来,随即一阵风似的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沙漠。

这个本子已是三四年前的本子,这句话也有些日子没被我想起来了。重新看到这句话,竟熟悉又陌生,就好似句中所说的“遥远又辽阔”的感觉,这感觉就像久居他乡的游子终于回归故里时,那份暴露无遗的忐忑与窘迫。

对于我来说,故乡从来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它是珍贵无比又不能重来的很多段时光。时光里,总有那么多记忆和书籍有关。所以上大学离家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带着那些承载着旧时光和独家记忆的书。报到前的几天,我收拾书架,计划着要带去哪些书。看着那些书,或新或旧,或朴实或华丽,故事和当时读的场景都一一浮现在眼前。

最后我带去了好多好多书———不是我还没读的书,绝大部分都是我读过的书、读过不止一遍的书。带了很多诗集,古今中外的。还有很多回忆性的散文和小说。还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是,我带去了三毛全集,每一本我都读过很多遍的三毛全集。虽然我知道我不会像前几年那样经常翻看它们了,但是我了解每一本书的风格,就像熟悉身边朋友的脾气秉性。熟悉到我知道我该在什么时候该把哪本书从书架里抽出来,细细慢慢地读———在感觉生活枯燥乏味时就去撒哈拉感受异域风情,在生活琐事上受阻困顿的时候去看亲切又充满哲理的杂文……

但我这么娓娓道来只是为了说清楚每一本书都有需要它出现的时刻,而我真正要读它们时,我并不需要给自己一个把某本书抽出来的理由,是哪一本书不需要解释,理所当然,仅此而已。

我执着于带着那些书———读过的书、读过不止一遍的书,它们的意义对于我而言,已不仅仅是作者笔下白纸黑字装订成册,而是我的精神原乡。看过的每一页书都是踏向故乡小路的脚步。

林语堂说,拆开孤独二字,有孩子,有瓜果,有犬只,有蚊子。这是每个夏天每个夜市的小巷口再寻常不过的场景,但当这一切都与你无关,这就是孤独。

济南是座人声鼎沸、热闹纷扰的城市,而我的学校偏居在一隅安静的“小岛”上。很多个夜晚,从自习室回宿舍的路上很安静,低着头看皎洁的月光洒满一地,那些生活的烟火气,偶尔会觉得与我无关。

但是,每当我在静谧的傍晚,坐在桌前翻起一本旧书,我就感觉一位老朋友在旁边默默地陪着我。这些文字,万水千山,带你见我。

我喜欢读旧书,一遍遍追忆当时的情感,也将此刻的新鲜感受叠加。读新书时心情虽完全不同,但是翻开书页紧张兴奋的心,却是一样。我也知道,之所以会这么期待着一本新的书,就像是期待与一个陌生的朋友见面,期待一场没有什么计划的旅行。

我们行将踏上的远方,都是素未谋面的故乡。

“大漠里的日子,回想起来是那么遥远又辽阔,好似赶羊女子嘹亮的呼叫声还在耳边,怎么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

……

怎么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

而当雨季不再来,我已万水千山走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