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所中学发生“学校保安扔掉学生外卖”、大学发生“封校”遭学生“喊楼”的事件,相关情况通过网络传播,引 起 社 会 广 泛 关注。对此,光明网锐评:特殊时期更应听取学生诉求。
事件回顾
山东一中职、安徽一中学:学生外卖被扔进垃圾桶9 月 20 日 17 时 左右,有快递员将该校8名学生点的外卖送到学校门岗。由于学校规定外卖食品不得进入校园,18时许,该校保安将学生所点外卖扔进了垃圾桶。
陕西一大学:“封校”遭学生“喊楼”
9月20日,陕西省西安外国语大学多名学生因不满校园封闭管理,宿舍楼集体呐喊将近30分钟。学生反映,目前校内存在物价上涨、食堂排队时间长、超市卖过期产品、快递泡水等问题。
光明网锐评:特殊时期更应听取学生诉求媒体评论员熊志在光明网发表评论称,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回应还算及时,但学生通过如此方式来集体表达诉求,说明积怨已久。跳出来看,这是疫情期间一些高校“一刀切”的封闭式管理现象的缩影。
包括西安外国语大学在内,这些高校的初衷其实可以理解。一方面,疫情没有完全结束;另一方面,高校又相当特殊,人员大量集聚,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尽管目前一些公共场合都已经开放,开学以来,教育部发布的 《高等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仍然是以“非必要不出校”为基本原则,避免高校内外人员的自由流动造成疫情传播隐患。
然而,现实执行中,一些高校将“非必要不出校”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全封闭式管理,对学生的进出,包括一些确实相当迫切的外出需求,都采取了过于苛刻的限制。看似消灭了传播的风险,却也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利益。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些高校在“一刀切”封校同时,并没有做好配套的工作,让学生怨声载道,更是衍生出一系列连锁问题。
其实为了避免高校管理的“一刀切”,教育部门曾多次提醒,广泛听取并合理采纳学生和教职员工对校门管理的意见建议,切忌“一刀切”“简单化”的封闭管理。事实上,近期以来,有不少高校陆续解封。当然,这种解封不是说将高校大门敞开,而是从全封闭式转为更加灵活的管理手段,适当满足学生的诉求,同时简化外出报备程序。
这样一来,学生必要的外出需求能得到满足,行动轨迹学校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部分后勤服务需求分流到校外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压力,同样减轻了很多。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仍然是重要的原则。
在 疫 情 彻 底 结 束前,防控之弦不可松,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尤其是高校这样的人员聚集区。
但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事例提示,高校也该针对防控形势调整管理模式。一方面,不能将“非必要不出校”曲解为禁止学生出校,该适度放开就得适度放开,弹性管理;另一方面,在限制进出的同时,必须及时听取学生诉求,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在特殊时期服务好学生。
(来源:编自澎湃新闻、光明网时评频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