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文理兼修是正道

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向,国运攸关,民心相系,亦你我深情所牵。至今战犹酣的中美贸易摩擦,说到底,就是教育之拼、之战,遂激起吾辈对教育之思、之呼,坏事正在变成好事。日前欣然收读沅江教坛宿将湘昆老师诗联选粹《蚀痕》 , 此乃理科老师推出的文科新著,即给人以启示 : 文理兼修是正道。

从孔子创办私塾伊始,我国教育走向就游离于文、理之间,经历了重文轻理、重理轻文的反复折腾,教材几删几改,忽左忽右。伴随而来的是各级人才选拔考试科目的相应变换 : 或考文不考理,或考理不考文,或虽文理同考,但依旧同考不同等,各取所需。教育本来就是周期漫长的“慢工程” ,个中“子曰诗云” 研习尤为慢中之慢。 君不闻, “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尝闻百无一用是诗文,难被“待见” 。但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坊间称其为“无用之用” 。内行看门道,创导的是有文化的大教育。

只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 ,而不知“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 ; 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不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没有人文精神, 不打自垮” 。历来高唱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而不被看好的总是文科类读本,出现了唯技术化的倾向,致使重理轻文成痼疾,沉疴难起。由是, 传统文化阅读率持续走低,一味低头掠取的也只是手机上碎片式的“一鳞半爪” 。日前聚集首都的“两会”代表、委员们疾呼“要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学业负担” “放下手机,以身作则,去读书吧”!惊回首,往日“不读书照样干革命”的喧嚣,其不读所指也大都是文科之类之书,且视其为“封资修” ,一度格“烧”勿论,斯文扫地!  

实践告诉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根,无论到什么时代都需要它滋养。技术和经济越发展,只会不断增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亟待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实我们自己,哺育青少年一代。所谓现代化首先要有“人”的现代化,并非局限于单一的自然科学。而人的现代化不可能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必须扎根于被称作“各科之母”的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文化能影响人的整个一生,贯穿始终,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唯技术化只会把人培养成技术的工具, 甚或成为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过于实用、过于功利是教育的异化,也是学问的简单化、庸俗化,最终使人自己也被异化,谈何成为实现中国现代化伟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哟! 

没有文化的学者,腹内空虚。本世纪初,全国文化教育界众多专家学者会聚北京,所见所悟高度一致: 别无选择,信息时代必须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大家痛感现在一些孩子“开口流行歌,闭口广告词, 古诗文功夫比不上《红楼梦》中的才子佳人,就是与琼瑶小说里的悲情男女相比也望尘莫及” 。一位女博士反观自己的成长之路,不无切肤之痛 :“我读了近 20 年书,心中常有很空、很虚的感觉,尤其是想进一步深造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  

正确认识往往得之于教训之后,失误是最好的老师。痛定思痛,中学阶段即将终止文理分科。我们需要的是有文化的大教育,基础教育行将回归自我,文理并举,全面打好、筑牢知识基础。我们既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要使之倒在终点线前。其实,前些年的所谓 “大学少年班” 的销声匿迹, 一批 “少年大学生”的重新回炉,早就给我们敲起了警钟。就在此教育改革节点上,湘坤老师诗联选粹《蚀痕》献世,不啻为文理双修的指路牌。 “老教育”龙新生口占一联评点: “教书、 当校长堪称俊彦,杏坛难‘代数’ ; 学理、 擅诗文可誉英才,艺苑有‘几何’?”      历史昭示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人活着总得要留下一点点痕迹,亦唯有留下一点点痕迹,实实在在躬身践行如下两点或其中一点,方可得以“死而不亡” 。  

——常怀感恩报国之诚心,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实事好事,以身作则,让人学样。 雁过留声, 抓铁有痕, 上不愧天,下不愧地, 旁不愧人, 内不愧心。 诚如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众人一杆秤,自然会有人念叨你、 记住你。古代大禹治水、西门豹惩恶、白居易开凿龙门,近代陶澍赈灾、林则徐销烟、武训边乞边佣筹资办学,现代徐特立倾家荡产兴教、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焦裕禄鞠躬尽瘁为人民,当今钟南山、李兰娟逆行救死扶伤,国士无双,谁都记在心头,口口相传。曾老投身教育,许身孺子,夫妇道同志合,矢志不渝,一辈子、一生情、一件事, 桃李遍天下, 在莘莘学子心目中“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  

——出于激浊扬清之诚意,写一些有内涵、有意义、有嚼头的文字,经得起实践检验,不惧时间老人拷较,从而让人去品味、去效法,必然会有人欣赏你、追怀你。古往今来,能让我们扳起手指头算得出来的帝王将相有几个?但是,唐代诗人、宋朝词家、明清小说家,及至近现代鲁迅等文坛巨擘,国人至今念兹在兹,时而“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在演艺界,多少人一专多能,一个人能演多个角色, 被称作“反串” 。 “反”者,乃反其老道而能演其他新角之意 ;“串”者,即偶一为之,非常演也。这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传承则是文化自信。一如男扮女、女扮男、一边扮男一边扮女,或旦串生、生串旦、生串净、生串丑,生旦净丑互串,等等等等,一人多才多艺。梅兰芳以旦行演员著称,当他母亲 60 华诞时在《辕门射戟》一剧中扮演过小生吕布,唱功佳妙 ; 在其祖母80 华诞时, 在《打面缸》中演小生张才,风趣诙谐 ; 还曾在《艳阳楼》中扮演过武生呼延豹, 严丝合缝。曾老文理兼修,相得益彰, “老树著花无丑枝” ,似可称作教坛“反串” 。一举垂范后昆,可歌可风。  

读书不需要花钱造势,无处不可 :“于山中可读书,得其空灵 ; 于海上可读书,得其辽阔 ; 于花荫下可读书,得其馨香 ;于月夜可读书,得其静谧” 。腹有诗书,顺手拈来,脱口而出,洞见涵养,不亦乐乎! 1960 年 5 月中旬,周恩来偕毛泽东来到故地长沙橘子洲,当天晴空万里,湘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触景生情,对周恩来道出上联 :“橘子洲,舟旁舟,舟行洲不行” 。继而来到天心阁, 忽见一群鸽子从阁中飞出,搏击长空,周恩来即兴对上 :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