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好新闻是“跑”出来的!赞名记者的脚力 !


新闻是用笔写出来的,更是用双脚跑出来的。记者和通讯员脚力强健,视野就开阔,接触的人和事多,采访线索多,就能从中选择出好题材,写出好新闻。

那些想坐在办公室就想写出好新闻的人,无异于缘木求魚、闭门造车,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而那些写出名篇的优秀记者,首先是一个敢跑、会跑新闻的人。

脚力造就非凡判断力

无论记者多么聪明,脚力总是起着全部工作的支撑作用。只有多跑动,多与各方联系,多走多看多问,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成为采访高手。

民国时期著名报人邵飘萍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锻炼出了非凡的发现和判断能力,练出了一手过硬的采访本领。他甚至冒着危险闯入段祺瑞政府国务院这个“虎穴”,采访发布了引起当时全社会关注并轰动一时的新闻。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说得拢,谈得来,人们称他是采访独家新闻的大家。

1917年张勋复辟时,北京电报局禁止向外发送新闻稿。邵飘萍作为上海《申报》驻京特派员,采访后便从北京赶到天津,发电报把新闻稿传至上海,半途中遇到枪火,差点丧命。有时,他采访获得重大消息后,为防泄密,还得用密码电报发稿。1916年至1917年两年间,他为《申报》写了251篇《北京特别通讯》,都是来自第一线的报道。他的文章真实、生动,深刻、犀利,分析在理,常常是一针见血,有独到之处,因此脍炙人口,风靡大江南北。

邵飘萍认为,新闻记者要密切注视时局的风云变化,作到“其脑筋无时休息,其耳目随时警备,网罗世间一切事物而待其变”,随时捕捉重大的新闻 。著名报人、政论家张季鸾称赞道:“飘萍每遇内政外交之大事,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功。”报界对邵飘萍的采访手段敏捷、观察精深、善于取舍、内容系统多有赞誉。

带着问题跑出好新闻

跑新闻是带着问题采访,是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在上世纪30年代,有两位年轻记者带着问题用脚力进行新闻实践取得巨大成功。他们中一位是中国人范长江,一位是美国人斯诺。

范长江出生于1909年。在1935年他26岁那一年,范长江从成都出发,过大雪山,临白水江,途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历时10个月,行程2000多公里,一路走,一路调研,一路发问,一路采访,在《大公报》上发表报道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政治影响和西北社会状况,采写出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经典作品。

另一位美国年轻记者斯诺出生于1905年。他于1928年来华,当时才23岁。到华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6年6月他31岁那一年,他带着一大堆“未获解答的问题”,决心冲破层层阻拦,冒着生命危险,迈开双腿“西行”。在历时4个月的边走边采访中,他成功地访问了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报道红区的西方记者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在中外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1938年2月,中译本《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正形象。

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用脚力跑新闻,绝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要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能吃苦耐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当代,脚力稳健有力的记者总是受到读者的欢迎与尊重。《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在他42岁那一年,即1984年10月16日起重走长征路,至1985年10月19日走完全程,共走了二万五千里。他一边走一边采访一边发稿。在一年零三天的长征途中,经受了大腿骨折、急性黄胆肝炎等生死考验,爬雪山,过草地,共写出300多篇报道。他的重走长征路,是我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创举。他的著作《红军长征追踪》一书内容翔实感人,得到了读者高度肯定。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吕岩松在1996年至2000年任《人民日报》社驻南斯拉夫记者站首席记者。科索沃战争打响之前,吕岩松冒着被袭击的危险,多次深入科索沃腹地采访冲突双方的武装人员和居民,想方设法地了解详细情况,昼夜赶写并发回了数十篇对南斯拉夫时局分析、评论的稿件,成为《人民日报》国际报道的闪光亮点。1999年5月8日,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在生死危急之际,他第一个向国内发回报道,表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的新闻敏感。

做用脚力丈量大地的人

增强脚力跑新闻,就要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

《内蒙古日报》社原首席记者刘少华被人们称为“用脚力丈量草原的新闻人”。在40多年的新闻采访中,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行走在内蒙古大地的每一处。无论是在大草原上,还是蒙古包里,无论是在矿井深处,还是在救灾一线,都有他的足迹。

1998年抗洪救灾期间,刘少华在救灾现场说:“我用我的目光、我的大脑记忆现场,回来用我的笔还原现场,亲临一线。”刘少华为采访矿工生活,曾三下800米井下,升井后,他满身满脸已经和矿工一样黑了。2006年,刘少华获得第七届范长江新闻奖。2019年1月,刘少华因病逝世。当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追授他“北疆楷模”荣誉称号。

 

提倡广大记者和通讯员迈开双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到第一线去,就是抓住了新闻源头的关键。无论是你有多么高的写作才华,归根到底新闻素材要从脚力中得到。越过千山万水,走过千寨万村,吃过千辛万苦,记者和通讯员就有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就有了深厚的人民情怀,才能写出一篇又一篇鼓舞人、感召人、塑造人的好新闻。


(作者系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