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与学员的N次通信: 抓“点”上题是关键,你掌握了吗(第九封信)

做标题,是媒体人天天都要做的事情,足见其有多么的重要!

有位学员深感做题的重要,几乎每天都在用心琢磨,但苦于进步不大。我告诉他,别急,有一招挺有效:那就是抓“点”上题是关键。

为何?

道理很简单,因为标题是要给人看“主要点”的;读者也是要看“主要点”的。

一、有“点”的标题受欢迎

请看下面的实例——

美国《精奢商业日报》2019年12月10日刊发了一篇稿子,标题是“2019年中国出境游报告”

环球时报转发时,将标题改为:“2019年,中国游客消费覆盖158国”

QQ截图20200928101446.png

《环球时报》(2019年12月12日,第06版)

这两个标题哪个好呢?

显然是环球时报改的标题好!

为什么呢?

环球时报的编辑将稿子中的“点”:“中国游客消费覆盖158国”,在标题上明显标出。

再如世界银行网站2020年9月10日刊发文章:标题是“中国灾害风险管理进步的经验”

环球时报的编辑将其改为“抗灾,中国有五大经验”

1111.png

《环球时报》(2020年9月12日,第06版)。

标出了“五大经验”,醒目、突出!

以上的手法,用句形象的话来说,那就是“把埋在饭里的肉”挑出来了!

“把埋在饭里的肉”挑出来,说的是做题时要善于把最主要的“点”上题;把具体、鲜活的内容上题,让读者一看就能吸引住“眼球”,留下深刻印象。

二、不要“把肉埋在饭里”

然遗憾的是,现在我们有不少标题是 “把肉埋在饭里”,即把具体、鲜活、实在的内容埋在稿子里,没在标题上显现。

例1:集团与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举行“日照集英创新新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32字)

点评:项目的规模、特点等内容,在稿子里都有,应在标题上显现。

例2: 2020年零售业务部四五促销季“云启动”大会圆满举行(24字)

点评:“云启动”的具体内容、技术装备等,应该在题上出现。

例3:公司荣获自治区“质量月”工程质量提升“微视频”征集活动一等奖(30字)

点评:具体内容有哪些?在标题上有个交代就好了!

为何会出现这些毛病呢?

原因有二:

一是图省事。做个“开工”、“举行”的标题就完事。殊不知,编辑倒是省事了,可读者看了却一头雾水,想从标题上一眼看个明白却不得。

二是不懂事。不懂事?不懂什么事?不懂做题要“抓点”的事儿。

一条消息里面有时包含不少内容,但不能都上题。因此,我们做题只能“抓点”,即抓住主要之点上题。

1978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发了一条北京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的消息,其中内容很多,但编辑做题时只抓一点:“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并把它作为主题突出处理。

如果会议内容都写上,面面俱到,那“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这主要之点,就淹没在里面了。

QQ截图20200928102938.png?

《人民日报》(1978年11月16日,第01版)

有鉴于此,我们做题时务必要记住这一条:要抓主要之点上题,不能 “把肉埋在饭里”。

三、如何挑“点”?记住这两条。

如何抓主要之点上题呢?主要是两条:

一是要认真仔细通读稿子全文。

有的编辑做题时未能做到这一点,粗略一看就下笔;或者沿袭那种“省事”的办法,来个“举行”、“召开”完事。这是不行的。

要想做出精彩标题,务必要把稿子从头至尾多看几遍。这是基本的前提。

二是全力挑出“主要点”。

从哪儿挑呢?从消息的导语中挑。

大家知道,导语是高度概括稿子主要内容的一段简短文字。从导语中挑“点”,一般是十拿九稳。

挑,需要点眼光。要善于比较、掂量、鉴别。这需要多练习才行。

四、切实改进会议、活动的标题

最近看了不少校报、企业报的标题,有必要再着重讲一讲这类标题的改进问题。

我们上面列举的3个关于会议、活动的标题,存在两个明显的毛病:

一是“把肉埋在饭里”。  

上面已讲了这个毛病,切实需要在实践操作中改进。

二是文字过长。

新闻标题的主题在字数上是有规定的,那就是不能超过16个字;能少尽量少。超过了,那就是违规!

可现在一些校报企业报上的主题大都超过了这个字数,有的是20字以上,甚至是30字左右。

这是不应该的。字数一多,读起来特别别扭、不顺口;二是题区过大,版面不好看。

如某校报刊登的标题:“我校召开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专项总结论证会”,29个字,太多了!且题中出现两个“总结”,应该删掉一个。

所以,我们做主题时一定要学会精简字数,越简短越明确越好!

小结语

抓“点”上题,是拟题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一定要把握好。

把握好了这一点,拟题就成功了一半。

有的记者擅长于写稿,在做题上下得功夫不够,总觉得“做题是编辑的事儿”。这是不对的。时下是全媒体时代,要掌握的技术、手法太多了,怎能把做题这基本功拒之门外呢?

为更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请多实践,多操作,多掌握点本领!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