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孩钟芳蓉以高考文科676分的亮眼成绩,报考了在很多人眼中看来颇为“冷门”,还“没有‘钱’途”的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该事件也进入了公众视野,在微博评论下,除了鼓励与支持的声音外,也有一些“好心”的网友,留下了诸如“以后买不起房别怪当初咱们没提醒你。”等的评论。
一切仿佛皆因她有着“特殊的身份”,却偏偏选择了考古学这种低收入高难度的专业而起。“寒门学子”、“留守女孩”、“家境不太好”,从一开始,钟芳蓉就被大众贴上世俗标签,更有网友对其选择表示:像经济、金融、计算机这些时代的“显学”,能够带来高回报、尽早实现财富自由的专业,对她而言才是“正确”的选择。似乎出身寒门,就应该乖乖地考虑将来哪个专业最好就业、最为赚钱;而遵循个人理想选择专业,变成了有钱人的特权。
带着对“寒门子弟”的偏见以及对“冷门”的考古专业的狭隘认知,一些人自以为深谙现实,习惯了以过来人的口吻给出所谓“正确”的建议,实则是在一点点吞噬下一代的想象力和勇气。这种思想上的固步自封,让每一个本应自由的追梦人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似乎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就业市场越来越开放的今日,吃瓜大众对专业选择的认知却反而变得越来越局限。
再者,这种“选择了热门专业,未来就业就能得到保障,前途与‘钱’途就能一片光明”的想法,实际上忽略了成功背后个人奋斗的重要性。专业冷热,无非取决于社会的需求,今天热门专业排行榜第一的位置,也许待到四年后便要易主,市场需求在变化,挑战和机遇亦然。在今年的《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中显示,历史学及文物与博物馆学俨然成为了这届的00后最感兴趣的人文专业,金融学则出现在了“最无感”的人文专业列表中。所以在专业的选择上,本身并无正确与否而言,在接受了十几年功利性教育后,仍能找到自己的“诗和远方”,因为“热爱”而做出志愿选择,实在难能可贵。热爱是成长发展最好的助燃剂和内驱力,在热爱的事业中,才会不断在领域内外拓,而机会、际遇和财富,那是你坚持努力、默默耕耘过程中所收获的惊喜。
我们也不必对于钟同学的专业选择感到惋惜,考古专业的价值和地位不容小觑,文物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既然当事人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选择的原因是出自从小的兴趣,表明她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就更没有权利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别人的人生选择指手画脚。好比在2019年初,张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文章《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同样也是在网络上掀起了戏剧性的轩然大波,部分网友认为,一个北大硕士毕业生去体验一个月外卖小哥的生活是一种矫情且自带优越感的行为,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后顾之忧才会有如此反常之举。一个人只要做出一些背离“常理”、与身份“不符”的选择便要遭到“讨伐”,这何尝不是一种价值绑架?
其实专业选择并无正确与否的标准评判,不过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努力奋斗,才让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而作为一名旁观者,更没有必要自恃一个“前瞻者”的俯瞰姿态,进行无谓的打击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