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莫以早晚论英雄



张弥曼八十二岁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卢柯四十八岁担当中国“万人计划”的首批杰出人才候选人。有人说,做人当如卢柯,早有成就造成名;而我却认为,成名有早晚,殊途可同归,莫以成名早晚论英雄才是适当的。

何为英雄?这是指对社会、对时代有贡献之人,或是指才能突出之人,与其是否有名气并未有必然关系。在这个时代中,有名动天下的英雄,也有默默无闻的英雄;有的人名副其实、万众瞩目,也有人盛名之下、难副其实。霍金的身体只能蜷缩轮椅之上,思想却在宇宙最深处飞扬,其卓越的成就让全世界的人称赞,他无疑是一名英雄;但那些以己之血肉维护世界和平的人、在枪林弹雨中诠释忠勇与无畏的无名军人,怎能因其未成名就说他们不是英雄?是以,以成名与否论英雄,本就是对英雄的亵渎。

?在我看来,成名的早晚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努力。行业不同,机遇不同,以成名早晚论英雄更是无稽之谈。围棋界有“20岁不成国手,成名无望” 之说,体育竞技场上身手矫健的运动员皆是年轻的选手;而在治学领域,学海浩瀚,这本就需以岁月去摸索、成淀,年少成名者少而大器晚成者多是自然的,谁又能说耄耋之年才扬名、在医学史上刻上浓墨重彩之笔的屠呦呦不是英雄?

以成名早晚论英雄更有违于科学探索精神,易导致急功近利现象泛滥。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的治学精神,守得住寂寞、熬得过困苦,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会有所成。假如人人追求年少成名,一味求快求新,而忽略了研究治学本来的目的,便极有可能因小失大,欲速则不达。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空前加快,人们对名利的追逐也更加幼年化,一时兴起的超前教育便是最好的例子。家长为让孩子早日成名,甚至让孩子在十二岁完成十八岁的学业,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心灵建设,成了现代化仲永。

成名的早晚从来不是衡量高下的标准,仲永幼年“指物作诗立就”并不足以成为人们心中的榜样;肯德基的创始人一生经历多次失败,八十八岁才凭借炸鸡享誉全球,也无人否定他的成功。成名并不等于成功,以成名早晚论英雄更是无稽之谈,早出成绩、早成名的观点可以休矣!

(G19中药班 胡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