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无术”一语,渊远流长,究竟始于何时,源于啥背景,出于哪方人氏口笔,自然不是老夫说了算的。只记得自己当学生那阵子,老师总是这么说;后来轮到自己教学生时,也跟着这么讲。可这些年来,不知是眼睛老花了,还是耳朵长了茧,对此定论由怀疑到动摇,甚而持否定态度了。这并非“躲进小楼成一统”,白眼看世界,对此词义辨析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只是从千真万确的事实中悟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议题,也算得是一孔之见吧:不学未必无“术”!
只可怜对这丁点儿发现尚处在“必然王国”阶段,唯“知其然”罢了。如果就此开个什么研讨之类的会议,以究其所以然,就只能让“大腕”说了、定了算数。但记得当年学写论文,听老师剖析论据时,似曾说过“事实胜于雄辩”的话,现下不妨祭起这个“法宝”,顺便拈些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世象来解围,且看看“活的说得死,死的讲得活”的巧舌如簧之辈咋辩:
——早年说“小学生赚大钱,大学生赚小钱”“一十六年寒窗苦,不如文盲个体户”,后来闻听“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盐蛋的”“长征二万五,不如台上舞一舞”,现下又有人吐槽“琢磨事的,不如琢磨人的”“不站队的,比不过站队的”。倒置若此,你说精于并获益于此道者是无术,还是有“术”?——点头哈腰,你好我好,人见人爱。悠哉游哉,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可到头同样“排排坐,分果果”,甚或“做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闹的,闹的不如送的,送的不如捣蛋的”呢!似这等阵阵吃香喝辣的“长乐老”,又能视其无“术”么?
——“喝酒不醉,打牌不睡,跳舞全会”;“穿着高档化,生活现代化,工作不像话”。只因长袖善舞,小鸟依人,就那句“领导说的都对”讲得娴熟、圆滑、悦耳,所以“日子年年过,年年都不错”。像这班精于“不怕下头印象差,只求上头印象好”,反正“朝中有人”的精灵族,也是没法得出无“术”结论的吧?
——我低能你就别想高明,我发臭你也休想飘香。背后使刀,平白栽赃,无风掀浪,黑白吃通,沆瀣一气,叫你无故一身脏,跳进黄河洗不清,遂使老实人有心办事,无缘成功。此辈有种通天,屁股指挥得了脑袋,又怎能作无“术”观?
——几副面孔,数口腔调,逢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假手于人,此出彼没,一兔几窟。肆意甩锅,倒打一耙,反口咬人。脸厚心黑,易反易覆,只要自己跑红,哪管他人死绝,何顾左右指戳。试想,其人倘若无“术”,又焉能进入如此得心应手之灵境?
……
这不学未必无术既已无疑,那么,好学、善学、多学、饱学者辈是否就一定有“术”呢?无奈不才词汇贫乏,回答还是那两个字:未必!试看,古往今来,多少有识之士总以为凭硬本事吃饭即可安安稳稳过日子,自恃不信鬼,不搞鬼,不怕鬼,故而缺少“防鬼”之心,往往在世道纷繁的迷雾中多灾多难多磨,轻则遭忌恨,受冷遇,重则坠马冤枉谷,亡命屈死河,何“术”之有?!不消说在封建专制社会,奸佞者流对上附耳一言,龙颜勃怒,一个“斩”字,断送几多忠良!即使时下,又谁敢担保每一名具有真才实学的谔谔之士不会“德高而毁来,事修而谤兴”,从而一往通行无阻、平安无事?!
看来,究竟何所“学”,又何所“术”,还得来个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再也笼而统之不得了!有个披露极个别极个别女人之“术”的段子,虽不免尖刻、片面、极端,甚至漫画化,若就此拿来,借以泛指某些“不学未必无‘术’”的世象,倒也能说明一点深层次的问题:“有才华的女人凭智慧吸引男人,善良的女人靠美德感化男人,漂亮的女人以姿色迷惑男人,狡猾的女人用心计拉拢男人。”这人生在世,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总得有所“学”,也有所“术”,只是用心各异而已。大而言之,学以琢磨事者,“立德,立功,立言”,则于成事有“术”;学以琢磨人者,“一等诡诈,二等智商,三等学问,等外人格”,则于败事有“术”。且无知者无畏,百事可为,细思恐极。
“性相近,习相远”,人各有“术”。这也如同“天要落雨,娘要嫁人”,莫奈其何。问题就在于人权在握者辈究竟喜爱什么人、启用什么人、支持什么人、保护什么人。须知,“取舍之间,风化所系”,切切小觑不得、断断儿戏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