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与学员的N次通信——文章切忌随人后(第五封信)

与学员的N次通信——

文章切忌随人后(第五封信)

刘国昌


一位学员反映说,他经常给报社投稿,但命中率不高。

我问他,你都写了哪些稿子呢?他列举了不少篇目后说,我看报上登这类稿子我就写了这些。

我告诉他,给报社写稿的积极性应当充分肯定,但思路、方法上有待改进。你应该记住一句话:“文章切忌随人后”。

一、为何不能“随人后”?

这位学员反映的问题,实际是个写稿投稿的问题。这是通讯员经常遇见的一个问题。

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教科文部担任部主任时,我经常碰到这类“随人后”的稿子。

比如我们刊发了某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稿子后,一些地方通讯员写的类似稿子便纷至而来;

我们刊发了重视人才建设的稿子后,类似的稿子随后也来不少;

......

稿子多是好事,但作为编辑来说,他(她)要从中选优,从中择新而用。

报纸是新闻纸,贵在新。如果刊发的稿件有重复之嫌,那就是失去了新闻纸的意义。所以,作为一家报纸的编辑们在选择、刊发稿件时,特别注意稿件“新”的问题。

“新”,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事实新、内容新、角度新、写法新等等。报纸编辑们每天在大量稿子中“搜奇猎艳”,就是在找这些具有“新”味的稿子。

然有的通讯员对此不大了解。面对一些人的催问,我与他们解释,像这种跟“风”的稿子用的可能性很小,特别是没有新意的稿子更不大好登。

比如说,都是写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稿子,因为刚发了某地的稿子。如要再刊发一篇的话,那一定是确有新意的稿子。如若不然,了无新意,内容差不多,那就无异于换例子而已。今天是A地,明天是B地,那有什么意思呢?不要说总编辑那儿通不过,读者也厌烦呐!

因此说,“随人后”的稿子,在报纸编辑部里是不受欢迎的。

当然,这里应明确两点:一是写稿有积极性应该充分肯定,二是经常看报纸动态的做法应该充分肯定。这是作为通讯员、媒体人应有的品格。

但需要改进的是,写稿投稿不能“随人后”、不能见报纸登什么就写什么、就投什么。这是媒体人的一大忌讳。

二、如何做到不“随人后”?

也许有人会问,那如何才能做到不“随人后”呢?这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

1、在关注舆情的同时,注意寻找新题材、新题目。

报纸编辑部在一定时期内大致有一个报道计划安排,这些计划安排往往都是通过每天的版面来体现的。因此关注舆情、关注报纸版面上的稿情,是十分必要的。

但在关注的同时还要进行研究,特别是要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寻找新题材、新题目。

比如人才问题,这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改革开放40年中也是一个“永恒”的报道题材。

回忆起来,我们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做了一系列的报道:

从最初刊出的“招聘有感”一文(1977年)(主张打破部门所有制,实现人才自由流动),到倡导“不拘一格选人才”;

从强调树立“惟才是举”观念,到呼吁“把注意力放在人才机制建设上”,可以说做到了新意多多,持续不断。

为何能这样呢?就在于我们能在一个大的报道主题下,注意从实际出发,依据出现的新情况、新情况策划选题、组织报道。

2、写同类题材稿件时,千方百计寻找新角度。

“文章最忌随人后”,不是说同类题材的稿子不能写,而是说要有新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问题是写稿子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民日报资深记者袁先禄曾说,写稿子最废神儿的是选角度。角度选好了、选准了,一切都豁然开朗。这确是经验之谈。

写同类题材的稿子,只要角度新,也能写出来好稿子。

比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对一些地方大拆大建的歪风,我们曾刊发了批评稿件。但仅仅停留在此还不够。于是我们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另辟角度组织稿件。从哪一个角度呢?从“修旧如旧”的角度再讲名城保护问题。

也就是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报道题材,可从多种角度进行报道。批评大拆大建歪风是一个角度;强调“修旧如旧”也是一个角度。而且这个角度、这种理念,把名城保护问题提升了一大步,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3、迈开双脚到实际中去找素材、找题目。

要从根本上改变“随人后”的问题,我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迈开双脚到实际中去找素材、找题目。

人民日报贵州分社的记者们,平时有总社布置的报道计划和安排。但为了采写出“接地气”的稿件,今年春节过后就组织采访小分队深入基层一线,先后写出了《贵州望谟攻坚贫中之贫》、《遵义,整体脱贫》等重点稿件。记者苏滨说:“实际生活中蕴藏着新闻富矿,需要层层挖掘。只有迈开步子,深入民间,积累鲜活的素材,写出的稿子才有特色。”

青海日报社记者孙海玲也有这样的体会,她说:“新鲜的题材、生动的事例,在现场随处可见。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我要在生活中‘蹲’下去,在火热的一线‘走’出好新闻。”

以上记者们的所说所做,是一个媒体人应有的态度和行动,值得大家认真学习。

通讯员平时关注舆情、留心稿情,这是很好的作风和习惯。只是不要盲目地跟“风”转,要有自己的分析、自己的考量。从实际出发,挖掘有价值的新闻,写出有特色的稿件,这才是努力的方向啊!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