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这是个宏大的题材,同时又是小众的。本来,我冥思苦想,却不知从何说起,2019年春节一部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掀起了国内科幻的热潮,也给我以启发,让我有了谈论科幻的切入点。
科幻影片《流浪地球》来源于刘慈欣的同名小说。2015年,刘慈欣凭借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这个奖项被称为“科幻界的诺贝尔奖”,这是亚洲人第一次获得该奖。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的科幻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刘慈欣将中国科幻小说带到了世界的高度。
我从小就是科幻迷。在我大约十岁时,我记得我最初看到的国内科幻小说,名叫《死光》。当时感觉这死光太神奇了,隔着几千米远也能杀死人。直至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这死光其实是激光,现在也很常见。再大些,上中学时,看到了国外引进的科幻大片《超人》,《星球大战》,当时真是非常激动,里面神奇震撼的场景,至今清晰难忘。
那就是最初和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的接触。在十几年前,我又重新开始捡拾起小时候的爱好,开始喜欢看科幻小说,基本上都是外国的名家小说。在2015年看到了《三体》之前,我一直以为经典的科幻小说都属于国外。
科幻小说不同于奇幻和玄幻。它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放飞想象的翅膀形成的小说。它所关注的,更多的是人性,人类的命运,乃至星球和宇宙。它有对高科技的反思,也有对科技的赞颂与升华。美国的科幻大师詹姆斯·冈恩和郭建中主编的《未名·科幻之路》,在每一篇科幻小说前,都详细介绍了作者写出这个作品的时代背景。没错,正是科技的高速发展,才促成了科幻的高速发展。欧美是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有些读者会将科幻与奇幻玄幻相混淆,很多网站上,也将科幻小说与奇幻或玄幻分在同一个类型。实际上,科幻与建立在西方神话传说基础上的奇幻,玄而又玄的玄幻相比,与现实的关系更为紧密。许多科幻作家,在日常生活中,都特别关注现实社会高科技的讯息。如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的艾萨克·阿西莫夫,除了写科幻小说外,还撰写了大量的科普文章。中国的刘慈欣,本身是个典型的理工男,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职工作是电厂的高级工程师,同时他也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正是丰富的科技知识,使得科幻小说拥有了更为厚重的质感。
2018年底,宁波文学周开幕当天,举行了科幻文学高峰论坛。在论坛上,多位作家探讨了科幻与现实的联系。刘慈欣的《三体》,虽然是科幻小说,而它稀奇的是对人性的把握,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它比传统小说更直接,更有力地反映了现实。美国人也曾经这样评论《三体》,说它写出了中国的现代史。
不仅是《三体》,许多经典的科幻小说,都是在宇宙的广度上,更多的维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例如前几年享誉全球的科幻大片《阿凡达》,将强制拆迁这一现实社会问题,搬到了外星球。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全面而深刻地表现和探讨了社会制度问题、人性、环保、高科技的影响等等,从而成为一部宏大深沉的科幻史诗。
可见,在科幻作品中,对于未来的描写,同样是在讲述现实社会问题,讲述对于帝国强权的反抗,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呼唤着人性,呼唤着对环境的保护,对人文的关怀,对高科技的反思。
越是科幻,越为现实,科幻小说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科幻作品中,对于现实的细节反映,往往超越那些天马行空的虚构想象,而成为最为打动人心的部分。
回到开头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那些最感动观众,让观众念念不忘的影片细节,并不是地球与木星大气混合的纯科幻场景,那些绚丽的特效镜头。恰恰相反,地下城的中学里,学生们身穿的还是上世纪的老校服,多么怀旧。更不用说,1999年出生的韩子昂,在21世纪70年代,还依然使用我们目前普遍的触屏手机刷抖音。
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王府井大街,搬入了地下城里,到过王府井大街的观众,看到这样的镜头,无不动容。还有许多我们当代生活里熟知的细节,比如居委会,比如派出所。当韩子昂开着运输车经过冰封的上海,那些上海人熟悉的摩天大楼,冰冻如利剑刺向天空。而韩子昂对着有些害怕的女孩韩朵朵,温和地说,别怕,孩子,那是爷爷的老家,爷爷曾经住在这里。
这段细节,这句话,让许多观众为之泪流。一部硬科幻电影,就是以多处这样的细节,直接或间接地与现实连接,在千丝万缕中,交织出一个个感动观众的点。现实,在科幻电影中,不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真正引发观众心灵共鸣的关键。科幻是虚构的,而关注现实,关注自己熟悉的环境事物的情感,是人类共通的。
真实的现实,如何融入于以未来为背景的科幻创作中,一直以来,都是科幻创作者们一个有趣的命题。刘慈欣的《乡村教师》,冲突的一方是中国最穷困最落后最底层的乡村,作为文明指引人的乡村教师;另一方是完全属于科幻的来自更高级文明的外星人。两种文明巨大的落差,形成无比震撼的碰撞,这是一种写法。
迈克尔·坎宁安的《试验年代》,介于真实准确的历史,当代现实,和作家的虚构幻想之间,读来既有历史的怀旧氛围,当代现实的亲切感,又有幻想的生动性,同样也是非常经典。
科幻小说是如此丰富,有着各种各样的类型,有硬科幻和软科幻之分,有各种各样的写法。
在某些较早的科幻小说中描写的科幻场景,到今天已经成为了现实,比如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先进的人工智能,太空飞船,量子科技的应用等等。这是科幻小说的另一个神奇之处,与现实互为影响,互相促进发展。
当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有未来感的国家。作为一位几十年坚持不放弃的科幻迷,亲身经历和见证着,国内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是如何一步步走来,从国内一直走向世界,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科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