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点,作弊是不对的。监考老师的责任就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和公正。考试是有规章制度的 ,通过这些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让所有参加的人员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老师不会为一个学生来打破这种规则,因为特权一旦开启,就会有不断的特例出现。从一方面来讲,学生也十分清楚打破这种规则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且所有学校都明章规定了作弊会带来严重处分。
其次,是有关大学生本身抗压能力。我们先看到的是几个关键点:“大二”“补考”,可以设身处地思考一下,这次补考对他大学生涯很重要,考不过就将面临绩点不够,甚至无法获得证书的尴尬局面。于是在铤而走险放手机被抓之后,这位同学又将面临更大的难堪——不仅仅是记过的处分,而且面临全校通报,甚至这次的作弊会导致该学生无法取得学位证。于是就有了在考场连续哭泣二十分钟的结局。同为学生的我们可以理解这种短暂的无助,但是这种做法确实不可取。
网友对此评价不一,但知乎网友有一句评价十分中肯:“大学生缺少的不仅是抗压抗挫能力的教育,更缺少对群体规则,如法律、纪律、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平的敬畏。”作为学生,我们就要遵守学校的纪律,长大成人走上社会就要敬畏法律,否则一个特例的出现,就可能导致一系列重大的问题。
我们或许应该更加深入思考,为什么该学生作弊被抓选择轻生?很明显首要原因就是心理素质的问题。中北大学在该省也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学校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该同学已经是“补考”,疫情期间其实有很多时间来复习,老师也会给出相应的知识点概括,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带手机进入考场。在事情败露后,一瞬间的压力可能会突然压垮一个人,造成冲动性自杀死亡,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冲击的存在,因为突然的无措确实会压垮一个人的心智。
这就要牵扯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数十年的时光里,关于如何为人处世,怎样健全人格的教育课程并不完善,我们的思想行为都是在父母、同学、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教育不仅是学习成绩,还有一个人完善人格的养成。我们不应该将孩子的成长局限于成绩如何优秀,成长包括了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还有一颗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心。
在选择轻生前,他给母亲发了一句微信,如果这位家长回复的是“孩子,怎么了,有困难也不要怕,你永远是我的骄傲。”我想也许能够争取一点希望。如果在他轻生之前,有人能够进行一点心理疏导,也许不会出现这种结局。在这则新闻的评论区,大部分网友都站到了考试的公平和诚信这一方面,这也是社会法制的体现。生命可贵,法制也不容被破坏。我希望哪怕再困难,我们都应该尽全力来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我们都希望别人能以善意对待自己,却常常以恶意揣测别人,因此在结果尚未明确之前,都不应该恶意攻击他人。
当代大学生已经步入了社会的第一阶段,也已长大成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应该对纪律漠视。我们遇到困难也要懂得求助。一方面,我们要用善意去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敢于接受失败,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