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时间节点,夏至前,蝉儿便开始鸣叫了,一直延绵一个月的时间,尽情欢唱它积攒了四年的能量。
周末午后,我悄悄地走进郊区的一片杨树林子,席地而坐,静静地倾听蝉的歌唱。蝉儿好像懂得我的心情,响亮地继续着它们的这场阵容庞大的大合唱。
蝉鸣声此起彼伏、交相辉映,叫声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沉婉转,在树间盘旋萦绕,一蝉鸣,百蝉争鸣,这恰似正在上演一场规模宏大的交响音乐会,令人叹服。
蝉在各个不同的时间里,你若仔细聆听就会发现,传出来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早晨听蝉鸣,蝉鸣声清脆悠长,宛如浅斟低吟,似有似无,忽远忽近,那叫声中略显慵懒。那几声若有若无的蝉鸣,就像夏日的起床号,拉开了一天忙碌演唱的序幕。
午后听蝉鸣,蝉鸣声变得热烈而又澎湃,在骄阳似火的午后,他们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这时的蝉鸣,既高亢响亮又急促焦躁,像是一首跌宕起伏的交响乐。观蝉听声,声声蝉鸣,当人们热的大汗淋漓的时候,他们却丝毫不知疲惫,用声嘶力竭的鸣叫,渲染着夏天无尽的活力。
渐渐地夕阳西下,傍晚的蝉鸣,也逐渐稀疏,偶有几声仿佛是睡中的梦呓,静待着新同伴的金蝉脱壳。微风、树响、蝉鸣,这一幅夏日暮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王维的诗: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蝉鸣是一首交响乐,更是一段叙事诗。朱熹曾写下“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刘禹锡也赋诗: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白居易从蝉鸣中勾起乡愁: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杜牧听禅后感叹“不敢频倾耳,唯忧白发生”。蝉鸣通心,蝉鸣疾、思绪起,一声蝉鸣越千年,喜怒哀乐曲中识。
蝉为了一生中最辉煌的几十天,在黑暗无边的泥土里期待着。等到破土而出、完成蜕变之时,它尽情的高歌,用每一声刺破苍穹的鸣叫,演奏着生命的呐喊。它是一种颇有恒心和毅力的昆虫,它用锲而不舍的歌唱、热爱生命的讴歌,装点着夏日独特的魅力。
生如夏花一样灿烂,死如秋叶一般静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它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从夏日蝉鸣中,能感染蝉的执著,更能明白生命苦旅中的勇气与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