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新闻策划?怎么做?看三个实例
姚赣南
什么是新闻策划?新闻策划就是为媒体的内容确立新闻点,并通过文字、图片、影像来进行宣传报道,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
新闻采访策划是编辑部的一场“战役”。这个“战役”由谁领导、怎样实施、要达到怎样的目标,都要事先进行系统、周密的安排。一次好的策划可以管几十篇、上百篇稿件,时间上可以管一个月、几个月甚至一年,效果特别显著。因此,越来越多的媒体与企事业单位十分重视新闻策划,并付诸实施。
新闻策划是在打新闻采访的主动仗,是有计划地进行报道。策划到位,写出来的新闻会更连续、更好看、更深刻、更受读者欢迎。
实施新闻策划,要选那些题材比较重要、有连续报道可能的项目展开。有的媒体策划以总编辑挂帅,有的成立专门的新闻报道策划组,有的召集有经验的记者、编辑组成班子,还有的还要配上行政后勤人员给予物质上的保障。
罗开富“重走长征路”策划获成功
1984年夏天,时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的安岗策划并批准了记者罗开富重走长征路的设想。
这次新闻策划提出了“六个必须”:
一是重走长征路全程每一米都必须是走路,并要有向导签字以示证明,绝不弄虚作假;
二是必须按五十年前红军主力出发的同一时间,即1984年10月16日起程,每天走的路程和宿营地,要和当年红军同一天的行程和驻地一致,绝不能走到哪里算哪里;
三是必须走原路,即使山下或山上有了公路,也要走红军走过的原路,该爬崖时爬崖,该涉水时涉水;
四是必须每天写一篇文章,并保证见报,找不到乡邮电所,也要设法找电话发稿;
五是学习红军要来真的,小伤小痛克服,大伤大病坚持,如实在不行了,就近就医再接着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设法走完春夏秋冬,必须在1985年10月19日走完全程;
六是在中央主力红军因战事休整的路段里,特别是在雪山草地的腹心沼泽地,徒步采访红二、红四方面军的路线并进行报道。
按照这个计划,罗开富从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走完红军长征的全程。那一年,他42岁。在徒步重走长征路的一年间,368个日日夜夜,他每天平均走75里路,每天写一篇报道、一篇日记。几乎每天只能睡3个多小时,身体逐渐虚弱。途中曾得了疥疮、眼疾、肝肿大、胆囊炎、腿疾、腰肌劳损等,有时发高烧或累至昏迷,被救醒后还是按日程坚持走,在草地沼泽地,罗开富还险些遭遇“灭顶之灾”。一年间,他写下300多篇报道,在《经济日报》头版连载。这一创举轰动中国,声名远扬。
后来,罗开富在他的著作在《红军长征追踪》一书中,以大量第一手珍贵资料,用叙事的日记体手法真实记录了他徒步追踪长征路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他说,长征路上的一草一木、景情人事令我感动一生、受益一生。我与罗开富老师一起讲课时,专门听了他的两次讲课,听得我热泪直流,激动不已。
罗开富著《红军长征追踪》
这就是新闻策划的力量与成果。既使报纸办得更好看,吸引了广大读者,留下一笔精神财富,又锻炼了记者和编辑,增加了报纸发行量,提高了报社的美誉度,可谓是一举多得。
《舌尖上的中国》策划有特色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好多人都看过,很好看,创造了高收视率和网络点击量。刚开始策划时,申请选题叫“柴米油盐酱醋茶”,后来觉得这些内容别人都拍过,炒冷饭没啥意思,便改为“舌尖上的旅行”,最后才定下叫《舌尖上的中国》。
从拍摄开始,导演就没打算在“八大菜系”里纠缠,他的目的很明确,“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策划人员先从《中国烹饪大全》《国家地理》杂志等书中找灵感,把这些资料按地域划分,汇集成表格。确立了的分集主题后,第一集:自然的馈赠,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第三集:转化的灵感,第四集:时间的味道,第五集:厨房的秘密,第六集:五味的调和,第七集: 我们的田野。
通过文案写作、调研、找美食、找人物、成故事,再行拍摄。这部纪录片用味道营造出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有亲情,有师徒,有爱情,都是普通劳动者,传递了价值观。创作者从文化角度探讨,食品的问题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从“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特有的气质。《舌尖上的中国》成功播出掀起了我国纪录片的新热潮。
“任仲平”怎样策划选题写文章
在《人民日报》上,有时会看到署名“任仲平”的文章。有的朋友会问我:“任仲平是谁?”其实,“任仲平”不是单独一位作者,而是一个创作集体。人民日报编委会历来重视评论工作,多位社领导直接创作“任仲平”,有的社领导直接领导“任仲平”写作小组,主持策划、选题、修改、定稿的全过程。“任仲平”意谓“人民日报重要评论”,展现了舆论引领的独特作用。
“任仲平”创建于1993年底,此后20多年,发表文章超过一百篇,十几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任仲平”文章策划选题的特点是:政治的视角。“任仲平”文章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关注改革发展稳定,关注干部思想和群众切身利益,选题和立意的方向毫无例外地是社会思潮、改革进程、发展战略等时代课题。
“任仲平”文章正确处理政治性和业务性的关系,从具体问题入手,从改革发展稳定更高层面揭示论题的意义。
“任仲平”文章正确处理理论性与说理性的关系,自觉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既有哲学的睿智,又有生活的朴素。
“任仲平”文章始终把清新文风作为努力方向,既全面准确,又生动活泼,有新颖的表述,有感动的传达,有深入探讨后的深刻见解,有朗朗上口的优美韵律与节奏的文字。
准确切入当下的工作和思想和实际,鲜明地阐述党的主张,是“任仲平”的基本遵循。“任仲平”的写作,有深厚的基础和深沉的积淀,获得了“理论有高度,视野有广度,思维有深度,说理有力度,文笔有温度”的赞许,成为中国新闻界的著名品牌。以后,当我们读到《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时,就可以循着这条思路去领会它,读懂它。
新闻策划必须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能作假、虚构。同时,要注意时效性,反映当时发生的人和事,有新鲜感。要关注它的传播性,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此外,由于媒介不同,受众不同,策划应有自身特点,有舆论导向作用。这样的新闻策划,目标明确,切合实际,有新闻价值,必定能获得成功。
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也可进行新闻策划。策划可以根据企业营销需求,按照新闻规律,整合企业优势资源。通过新闻媒介,借助热点事件,制造新闻点,以此来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营造企业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赢得市场,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塑造行业整体形象。
(作者系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