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新闻的持续报道最近呈现出一种现象,那就是当一些事情被报道出来之后引发种种反响,然而随着事件的持续深入发掘,另一种真相却出现在世人的眼前。曾经发布“假新闻”的媒体一下子改了口径,曾经传播“假新闻”的博主不知所踪,这样的变化,成了主流。

本承担着还原事件真相、将热点事件公布于众的责任的新闻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反而成了引导舆论的罪魁祸首。

网络媒体通过碎片化的新闻还原出并不完整的事实,再冠以吸引读者眼球的夸大标题,而这样经过剪辑发布的新闻,后续情节时常出现反转再反转的现象,公众态度也会随之发生极大变化。这已经不是个例,这一类现象被称为“反转新闻”。

于当代人而言,网络媒体是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的确,“反转新闻”的出现有大半责任该归咎于未经核实便着手大量传播的网络媒体,然而反思“反转新闻”中,我们能改变的部分有什么?

作为群众,要约束自己,在事情的全部过程都公布于众前,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只了解片面的信息,并不足以让我们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断。

而作为网络媒体,更应起到“筛选”与“核实”的工作,一时贪图点击量而传播不实新闻,对当事人起到的负面影响往往都是无法弥补的。新闻最重要的便是准确性和时效性,作为当代新闻最主要来源渠道之一的网络媒体不能一味追求时效性而放弃准确性,这就是舍本逐末了。

如果对一个人没有足够的了解,便不该轻易评判他的好坏,如果对一件事没有足够的认知,便不该轻易断定背后的真相。有言道,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意也在于此:在我不了解内情时,我不对事件发出片面的评价。

这不仅是对自我的约束,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如安医生自杀一事,有多数网友还未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便根据第一印象判定了双方的善恶,并大肆指责,造成了后来的悲剧。

“反转新闻”的一再出现,正是敲响了事前三思的警钟,出言难悔,我们不能让自己的观点完全为事件的标题所左右。部分新闻报道有意引导读者的思考方向,但阅读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独立思考——这件事究竟是对是错,是好是坏?随波逐流的公众言论一而再再而三地随事态反转,而锥心伤人的评论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洪灾发生时每一滴水都有责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论所造成的后果负责,不应当跟风评论,借题发泄自己的压力。

人生在世,敏于事,而慎于言,方能立身处世。为人处世不能靠别人的只言片语,一个人很难通过耳朵去了解新的事物,眼观而记于心,不轻言是非,未知全貌,不予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