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网络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防范

原创·首发·独家

  摘要:目前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学习和道德行为,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而对网络不能因瑕掩瑜。制定相应的措施,把弊端“禁于未发”“防患于未然”,让优势发挥到极致,这就是迎接网络时代的积极态度。

  在今天,一个联系亿万人的因特网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作为一种方兴未艾前程似锦的新技术,人们在充分利用它提供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我们也直面着许多网络犯罪、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学习和道德行为,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而对网络不能因瑕掩瑜。制定相应的措施,把弊端“禁于未发”“防患于未然”,让优势发挥到极致,这就是迎接网络时代的积极态度。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第二高峰期,这个时期的他们敏感、好奇、脆弱、好幻想、希望独立,但又独立不了,往往以幻想代替事实,故而喜欢沉迷于“虚拟世界”,满足心理上好奇、好强、表现自我、“独立”的需要。但大学生的生活缺乏经验,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易被网络的“信息污染”损害,浪费青春、断送前程。

  1.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成型的关鍵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迷恋网络世界,挤占了课余体育锻炼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不利于学习。长时间的上网,也易导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造成视力下降、精神不振等疾病,影响身体发育。另外,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强化了学生“看”的接收方式,而弱化了学生“想”的思维方式。经调查发现,常“泡”网吧和玩手机的大学生,其写字作文、分析综合、评论欣赏的能力,要比接受传统学习的学生差一些。
  2.影响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大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型,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例如,有一名一流高校的品学兼优的高材生,迷上网上虚幻的聊天后,像换了一个人,回到现实生活中不再愿意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说他是患了一种严重的“自闭症”,因为网络世界的“自由度”使他有种错觉,似乎可以不再关心现实生活的人际。
  3.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人主义、利已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汹涌而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大量的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趋向,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大学生的犯罪手段也大多来自网络。

  二、有效防范网络的消极影响的对策

  1.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网络氛围。电脑进入家庭的普及,使家庭上网方兴未艾,但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双面性又会令家长惶恐不安,甚至有些孩子上网,令不少父母谈虎色变,生怕孩子被网络陷阱所害,有的干脆禁止孩子接触网络。那么家庭怎样做才能减少和杜绝网络的消极影响呢?对此,作为大学生一员的我,呼吁各位家长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安装必要的软件,限制、监督孩子上网的内容及时间;提倡孩子在家长的陪伴、指导下进行网络学习和网络交流。让孩子在父母爱心的呵护下,在温馨的家庭网络氛围里健康成长。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副秘书长欧阳向群说:“孩子上网是无法阻挡的。家长应该和孩子交朋友,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情况,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寻求心理慰藉。”作为家长,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及时和孩子沟通,别让孩子上网去寻找理解。家长经常要和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未雨绸缪,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2.构建一个“真、善、美”的校园网络氛围:面对大学生上网的高比例,学校应发动全体师生开设“我们自己的网络主流”文化活动。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页制作和评比活动中,班级主页的创建中增强同学们的凝聚力,用个人主页的建立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让同学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并积极参与校园网主流文化的建设,真正构建一个“真、善、美”的校园网络氛围。
  (1)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育、教学。一方面,利用课堂计算机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它查阅资料、了解信息,真正让它为我们的学习服务。让学生认识到,在今天的激烈竞争中,必须加紧学习,掌握本领,否则就会被淘汰。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多多学习,充分发挥资源共享这一特点,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而做到事半功倍。
  (2)重视对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利用班会时间,展开关于网络的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然后加以正面引导。要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双面性,如果一个人具有很强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但没有良好的网络道德,其危害更大,如大家熟悉的黑客。所以,针对网络技术的种种负面影响,学校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学生滲透道德规范教育,加强他们在网络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他们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从个人角度增加对网络负面影响的免疫力。
  (3)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学工作和课外与学生的大量接触,我们发现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他们习惯的是“被动性”和“应试性”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许多人只为考试而学习,不考的内容不学,对于学校的计算机课不予重视,上课不注重知识的掌握,对于任课教师的话不予重视,学不到真的本領,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而对课本以外的东西尤其是好玩的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学校必须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认识到在今天的激烈竞争中,必须加紧学习,掌握本领,否则就会被淘汰。青少年只有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才不会到网络上寻找乐趣。

  (4)积极培养大学生自我防范的意识。面对精彩的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学校应该加大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给大学生的思想武装上一道坚实的“防火墙”,防患于未然。同时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积极开展身心健康指导,培养青少年自我防范意识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异常表现。现在的大学生独立意识、反叛精神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如果学校总以师长的态度自居,大学生就不会接近老师,心里话自然也不会对老师讲,老师也就无法真正了解学生,也就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朋友一样的关系,并善于从学生打造“亲兵”,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而有利于管理和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成长。

  诚然,防范、解决网络时代带给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互相配合,建立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哪一方面都不可疏漏,有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其他环节都是弥补不了的,从面影响全局。大学思政教育,要善于运用各方面的力量,既让大学生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又使其免受其害,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