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当非遗文化成为“网红”


    

直播卖书、直播演唱会、直播卖剧本……在互联网时代,直播成了最时髦的传播方式之一,如今相对小众的非遗亦加入其中,进入大众视野,更接地气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晚,一场把非遗带回家的专场带货直播节目火了。这场直播由央视主播尼格买提、王宁和淘宝主播李佳琦一同主持,在线推荐了二十多款国货非遗小吃和地方特产,还有绢扇、香包等各类工艺小件和非遗文创。

中国手艺网提供的数据显示,这场直播在各平台总计吸引100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共售出总价值超过1261万元的非遗产品。其中,湖北非遗项目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的老字号产品,扬子江绿豆冰糕40000份秒光。在网友要求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加单1000份。

直播,让这些非遗产品成为了网红。比如,山东创意推出非遗购物节、文创及非遗产品直播带货活动。据媒体统计,山东已有400多名非遗传承人、738家店铺、上万种特色非遗产品汇聚各电商平台参与了非遗购物节活动。

武汉市文旅部门以线上展示为主,推出七大系列36项非遗活动,140多万网友通过网络看到、闻到、尝到、触到武汉非遗老字号的勃勃生机。在此间举行的非遗直播中,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永中现场示范,用新品鲜食装热干面烫出一碗与大师傅现做一样的地道好味

福建省则启动了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非遗购物节上,闽医、闽茶和闽食的多位传承人在直播节目中变身代言人,推荐自家的老字号……

对于我们,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来说,因为非遗具有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特点,具有实物、工艺、知识、技能的特点,非遗文化也因为缺少好的宣传展示方式和传播方式,平素里对非遗,并不是太熟悉、太了解,对非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够重视,在人们对非遗的文化的认知上还停留在小众”“冷门的范围内,甚至有的非遗文化藏在深宫无人识……

其实,作为一种文化样式,非遗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一种传统文化,其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的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的显现。

如今,可谓是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直播带货,直播营销,已成为传播、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非遗直播,确是加入了这个文化潮流,实现了非遗文化宣传推广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互动性和快速传播的网络特征。非遗直播不仅有流量明星、主持人,而且很多网友参与其中,向人们直观形象地展示非遗各色文创产品,让人们感受到原来冷门非遗文化,就活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关联,这使非遗真正活起来,非遗正在走向传统活化、设计转化、生活美化的传承之路。

非遗是传统历史蕴含在内的文化密码、附着在其上的文化符号,也是我们感知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审美的一扇窗口,让我们可以窥见民族文明历史生长的脉络和痕迹。非遗文化直播,我们通过非遗的一种民间传说、一种民俗活动、一种表演艺术、一种传统知识和技能乃至一种烹饪技艺和手工艺品,看到了我们当代生活与历史文化的特点,并且很好地处理了我们当代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将非遗焕发出文化的温度,传递出历史和文化的能量,激发人们对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