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正向我们走来,我院的奥运热也在逐渐升温。院学生会及各系(院)青协纷纷拉出横幅,向师生宣传奥运,火红的颜色,热情的宣言,为我院营造了浓厚的奥运氛围;第一食堂门口展出的奥运图片,每天都会吸引很多同学贮足观看;位于学校主教学楼和第二食堂的奥运倒计时牌,每天的数字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在学校的邮局,以奥运为主题的明信片也在火热的销售……
我和北京有个约会08年的奥运会是体育的盛事,更是全国人民的喜事。如果能有机会亲临现场,亲身感受奥运氛围,也将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中文系的刘同学脸上露出一丝骄傲的微笑,“我已经在网上买了一张女子排球半决赛的门票,其实最想买的是开幕式的门票,但太难了。虽然有点遗憾但仍觉得特高兴。奥运会第一次在中国举行,能亲临现场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我觉得很难得。”电子系的张同学表示,明年她也有机会去北京看奥运,“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实况转播,这次能有机会亲临现场,在兴奋之余还有不少自豪感。”
相比之下,魏同学就没那么幸运了。“我买了好久的票,折腾了一番之后却还是空手而归,最后只能放弃了。在北京读书的几个同学经常在QQ和电话里说,北京的奥运气氛多么多么的浓厚,几号线地铁通车运行了,又一个运动馆建成了等等。虽然不能亲自坐在奥运会现场,但我还是会为我们中国队加油助威。”
实际行动献礼奥运08年的北京奥运会,能去现场固然很好,但对于绝大部分同学来说,积极地参与有关奥运的活动同样是在为奥运做贡献。
我院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举行的冬季长跑活动,吸引了来自全校十个系(院)的近八百名同学的参与。从学校到市博物馆再返回至学校,近三小时的路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着北京奥运。过路的一位市民说:“大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宣传奥运,同时,也提醒着我们港城人民要积极投身到奥运宣传中来,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我很支持这次活动,它宣传了奥运精神,锻炼了我的意志。跑完全程后,自己体会到了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辛苦,感受到了他们在运动中的奥运精神。”参加活动的一位同学说道。
据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队长常广宁同学介绍,此次活动的主题是“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选择长跑的形式,无论对大学生本身,还是宣传奥运都有积极的意义。“奥运会首次在我国举行,这次长跑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更重要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港城人民宣传了奥运。通过活动,呼吁同学们能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在运动中,体会‘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在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举行的“迎奥运一元行动”中,不少同学都在捐款箱里投进了自己的一点心意。院青协的理事长张文利表示,这次活动主要是让同学们关注奥运,更多地参与其中,爱心不在乎多少,只是希望能为奥运做些实事。募捐所得连同签名横幅将一起以淮海工学院志愿者的名义寄给北京奥组委,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献上淮工的一份薄力。
奥运就在你我身边不在北京的大学生们所能做的或许微不足道,但大学生可以通过看报纸、浏览网页、收听广播,时刻留意奥运动态。我们能通过媒体了解到北京外形漂亮的高科技场馆、创纪录的火炬传递、蕴涵浓郁的中国风的开幕式、组织有序的精彩赛事,可以感受到校园内渐趋浓厚的奥运气息,感受奥运时刻在你我身边。
“这几天,校园里的奥运氛围特别浓厚,到处都是宣传奥运的横幅,不仅给冬季的校园添加了喜庆气,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咱们淮工学生对奥运的关注。”中文系的小苏在横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次奥运图片展我觉得很好,让我们大学生更多地了解08年北京奥运的知识,让我们这些不在北京的大学生也能切身感受到奥运氛围,呵呵,08年快到了,奥运真的要来啦。”细细把图片展“研究”一番的张同学兴奋地说。
“早在暑假,我就通过电视关注北京奥运,来到学校,我也在天天关注着它。每天去主楼上课,在食堂吃饭,那里的倒计时牌都在提醒着我,奥运一天天的近了。”海洋学院的安同学这样描述他的奥运情。
生技061的郑同学今年买了一套奥运纪念品。“虽然价格不菲,但毕竟是第一次在我国举办奥运会,意义重大,收藏的价值还是很高的。”
不在北京,但可以心系北京;不能参加奥运会,但可以时刻关注着奥运会。淮工学子们热切地盼望08年奥运会的到来,在心中呐喊:“北京,加油!”
(徐祥 哈雪 张丹 祁李峰 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