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人间真情 □王洋 土建院07级
相濡以沫七十年


  这是一桩相濡以沫70年的钻石婚姻,我只能用我拙劣的文笔记述下我知道的,让我,也希望让我的朋友在冷漠的钢筋水泥丛林里有一份温暧的感动。———题记
在一个个夏日的清晨,他还是走了,带着对她的不舍和不放心!
  快70年了,风风雨雨走过来,岁月流逝,红颜转眼白发,在相扶相携中渐渐变老……他和她都不知道诗经,却最好的诠释了诗经中"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丽爱情。70年,差不多就是人的一生,他还想多陪陪她,他真的舍不得就这样离开她,哪怕是让他再多忍受病痛的折磨,他也愿意!她那样的瘦弱,怎么能让她来承担这生离死别的痛苦?只是胰腺癌晚期了,病魔何曾会听到他的呼唤?病魔如何肯放过他!他在极度的痛苦中离开了,只是在病痛的最后一刻,他释然了,这一生能拥有与她相伴的70年,还有什么可叹可憾的呢?他已经被病魔折磨得脱离了人形,可是他的遗容依旧慈详地微笑着,仿佛是看到了来生,来生还能与她再拥有一个70年……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屋子的角落里,昏浊的眼睛里有泪光在闪动。说好了她先走的,可他没有遵守诺言。他走了,还有谁能懂她的心思,还有谁会如他一般细心地呵护呢她?窗外人来人往,悼丧的人络绎不绝,人声、鞭炮声、哀乐声混合在一起,真实地提醒着她,那个护着她、照料她、陪着她一生的人离开了……她多想像多年来那样,再坐在他的身边,轻轻靠着他的肩……可是———他静静地躺在冰棺里,紧闭的双眼再也看不见她的伤痛。她想,还是一个人在屋子里好,也许他还会迈着稳健的步子,像过去的几十年那样踏进她的视线。于是她依旧坐在那个角落里,期待着他推开门来,再为她披一次衣裳,再为她熬一碗清粥……泪光闪烁中,他仿佛又在回忆里活过来了……她和他没有浪漫的恋爱过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已。那时候他们都只有十几岁,他长得高大壮实,从媒人的口中得知小伙子虽然家穷但是勤劳肯干,是种庄稼的好手。于是她嫁过去了,穿着借来的新衣成了他的妻。
  婚后的日子艰苦而又幸福地流淌着。她脾气不太好,可他从不发火,她的怒气也总是在他的温柔宽厚中消解。白天,他在外种地或是走很远的路去卖自己编织的草帽、背篓等东西;她在家里操持家务,侍奉父母、照料孩子,还要编织草帽。晚上,辛苦一天的他回来了,又忙着帮她做事。为了能多挣些钱,他们总是在如豆的油灯下编织草帽,她编帽沿,他打帽顶;她捻线,他缝合。岁月在一夜一夜的编织中流过,孩子们也在一天天长大,皱纹也在一天天变深,幸福也在一天天蔓延!
  许多年的岁月里,曾有过战争的苦难,解放的欢喜,因自然灾害造成的饥饿,儿女离家的惆怅。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们相濡以沫,让贫穷的家里一直盈满温馨。在许多年里,她早已习惯了等着他高大的身影沐着月光踏进家门,又在阳光中送他出门;他早已习惯了夜晚陪在她的身边絮絮地聊天,手中不停歇地帮着她做活,在煤油灯的灯光下,注视她为他日渐老去的容颜……他们渐渐地老了,可他却还是像年轻时一样走路稳稳当当的,还常常牵着牛替别人耕田,其实他们早已不需要这样辛苦了,只是一辈子习惯了土地,一辈子习惯了勤劳,哪里还肯闲下来?
  他们俩的80岁生日到了。儿女在家里为他们操办了160岁大寿。亲戚朋友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这对老寿星祝寿。他俩都披着红布,映衬得脸上的皱纹也如菊花一般绽放开来。在属于他们的小屋里,儿孙满堂,曾孙子也可以满地撒欢,脆生生地叫祖祖了。60多年的婚姻,已如钻石一般坚硬,已如同枝繁叶茂的大树,散满了枝枝桠桠……又过了两年,她突然中风瘫痪了,已经不再能行走,不能再旋转在他们的小屋里为他做饭,只能坐在屋子里,等着他回来,等着他陪她聊天。晴好的天气里,任他抱着她小小的身子到院坝里晒太阳;任他白日黑夜里为她端茶倒水,为她作嚼得动的饭菜,任着他每夜抱着入眠……他细心地照料着她,不让她的身体有一点儿的脏,不让她不能动弹的腿生一个疮,不让她有一会儿的寂寞……不久后的一天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检查却已经是胰腺癌晚期了!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常常疼得睡不着觉。她心疼,于是半夜里要想上厕所时总不忍心叫他起来,可是每次她叫儿子,儿子还没来的时候他就已经起来扶着她了。他说,只要他能站起来一天,他就要尽力照顾她一天!他终于不能起床,也吃不下东西了。她只能守在他身边,注视着他,看他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却无可奈何!
  他说:“我要去了”。疼痛中的他却清醒无比,牵着她的手,枯瘦如柴,皱纹密密,他仿佛穿透皱纹,回到了初次牵手时……儿孙的哭喊声中,他走了……逝者已矣,生者还要生存下去,日子依旧要继续地过下去。只是在找不到他的日子里,她真的不知道怎样去面对那无边的孤独。
  他们不懂得浪漫,可他们却谱写了一曲人间最浪漫的歌曲。
  他和她就是我的爷爷奶奶。那么地羡慕他们可以相濡以沫70年,可以一生相守白头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