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评论|没有成为习惯的自律,皆是徒劳

无论是不堪忍受身材日益横向发展而立誓要“燃烧我的卡路里”,还是凭着“头悬梁、锥刺股”的满腔热血以求达成flag,不出意外,最后以失败告终的人会占绝大多数。遭受疫情的我们度过了史上最漫长的假期,如何利用好这段居家时光给自己充电?如何在缺乏约束的状况下形成自律?如何避免让自律最终沦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假期调剂品?《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曾指出,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一切不形成习惯的自律皆是徒劳,一切没有融入自己生活习惯的约束也注定枉然。

诚然,短期内能够做到自律不足为奇,只要稍有些毅力的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坚持达到,而只有把自律变成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很多事情才会水到渠成。想要使自律变得自然而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不断强化事情成功后所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像夏日的冰镇可乐一般让人酣畅淋漓。只有吊足了胃口,当有朝一日放弃的情绪在滋长时,不甘和渴求会将这股阴霾在权衡利弊后驱散得一干二净。持之以恒便会习以为常,最终甘之如饴。二来,提高自身的专注力。试想你吃饭喝水的时候,不就是单纯为了饱肚解渴吗?面对事情的时候,就应该采取“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做法,心无旁骛达实现目标,聚精会神只求结果。如果实在做不到,不妨从书里找找方法。畅销书《自控力》中提到,每天进行专注训练是有必要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五分钟的“冥想”,借助有效的训练对专注力进行针对性地提升,也未尝不失为一个可行之举。其次,将目标细化至具体可行。过于远大笼统的目标容易让人好高骛远,具体实行起来只要想到达成目标之日遥遥无期,目标最终也会沦为绊脚石。只有让人每一步走得具体可感、踏实心安,才会渐渐缩短与目标的距离。最后,给每件事情限定完成的时间。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效率,要使车子走得快,就得给轮子勤上油。一旦缺少时间的约束,这一次找借口拖延,下一次赶时间熬夜,久而久之,自律变他律,努力皆徒劳。

此外,制约自律的因素除了缺乏将其形成习惯的意识外,还有对拖延症的习以为常。前者是对习惯的缺乏,后者是陷于坏习惯无法自拔,以致离自律的道路越走越远。TED曾有一个关于拖延症的演讲,拖延症患者的脑子里住着一个理性决策人和一只及时行乐的猴子,这个及时行乐的猴子完全生活在当下,没有过去的记忆,也没有未来的概念,他只关注两件事情:简单和开心。人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胸怀大志,却又虚度光阴。我们需要警惕及时行乐的猴子,拴紧了自律的闸门,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任由拖延症无限蔓延,而要将警惕那只及时行乐的猴子变成日常的习惯。

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叫做自由的人,不能将自律形成习惯的人,我们只能称他是所行万事皆徒劳的人。

(黎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