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网课点赞最多的老师,他们做对了什么?

hi~孩子们回答问题积极、准确的时候,记得给他们竖大拇指鼓励。课程结束的时候,记得和孩子们挥手说再见。Say bye~ 3.上麦互动就是孩子通过麦克风和老师互动。上麦互动特别重要。这个是和孩子产生面对面交流感觉的互动形式。需要注意: 1) 上麦方式:有的直播平台可以让老师抱指定学生上麦,有的平台需要学生自己主动上麦,老师不能选择; 2) 鼓励孩子:上麦的结果,最好是孩子答对了。答不对,就去引导,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答对这道题。这就需要老师有一定的耐心。如果实在引导不明白,就感谢孩子的参与,给孩子奖励,然后把孩子抱下麦,以防在一个孩子身上花太多的时间; 3) 网络问题:因为网络原因,会经常出现孩子上不来麦,或者上来后声音卡顿等现象。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解释清楚,赶紧把孩子抱下去,然后再抱一个上来。一定别和孩子调试麦,花过多时间沟通。因为上课时间有限。 4.文字互动一般的直播平台都有评论区。大部分孩子,在有限的课程中,是没机会上麦互动的,但是,只要把孩子调动起来,评论区的互动,却是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做的。 同时要注意,为了保证课堂的节奏,让孩子打的字一定要简略,比如“1”“2”“666”“888”“能”“好”等等。这样降低孩子操作的难度,孩子才更愿意和我们互动,更能提升互动的效率。 问的问题要是孩子好回答的。你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你问的每一个互动问题的可行性。比如:"小猫用英语怎么说?"就比"现在完成时有几种用法?"更好。如果你问了孩子难以回答的问题,那么在线上,你会感觉,有5秒评论区没动静,都特别尴尬,这个在线下却没那么明显。 三、如何查岗学生认真听网课? 文/王红顺 学生在手机、电脑前,吃着零食,喝着饮料,更有甚者在电脑上或手机上在开个QQ小屏和自己小伙伴们的谈天论地两不耽误。至于老师讲的啥?那就不是他们关心的事了。反正老师也不知道!怎么办? 可以这样试一试: 1.打开摄像头“我要看到你在干什么"上课时要求所有学生,打开摄像头对准自己的脸或者课本(讲到哪道题,摄像头就对准那道题)以便实时查岗。 2.老师讲,变成学生讲课堂不再以“直播”模式进行,改为钉钉“会议”模式进行。指定题目(老师提前一天布置讲课内容,使学生有所准备)随机挑选学生,设置为“全员看他”,由他来讲,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来听。 3.制定网课考勤细则可使用企业微信和“智慧校园”,进行任

务式考勤: 1)课前考勤:上课前10分钟发布课前考勤任务,一般是默写一首古诗,要求学生拍照打卡,确认学生已上线。 2)课中考勤:上20分钟的微课,剩下的时间会布置一项跟微课相关的作业,一般10到15分钟就可以完成,要求学生下课前必须提交,没有提交视为缺勤。 4.表彰周“全勤之星”。 四、如何把握网课时长? 建议教师在网课直播教学中,抓住一节课的“一头”“一尾”时间:“一头”是要精心策划和布置需要学生在线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一尾”是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和表现进行评价指导。 这两头抓住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抓住了。小学单节课教师讲解知识的视频时长在5-15分钟,初高中控制在10-25分钟。 控制一整天的直播或线上教学时间: 小学低年级不宜强制要求,但要加强各种形式的联系与沟通;小学高年级一整天线上时间建议不超过2小时; 初中建议不超过3小时; 高中建议不超过4小时。 剩余的时间,建议教师通过问题、任务、项目等多种方式开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分享交流。 五、网课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李永萍 张瑜慧 1.融合学科特色,用“飞花令”来签到起初,为了确认孩子们是否按时上课,我采用了让孩子们在打卡连接中签到的方式,慢慢地,我发现:对我而言,这种方法确实方便统计人数,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意义不大。有没有什么方法,既能达到签到的目的,又能增加些趣味性,帮助孩子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呢? 我想到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环节,把“飞花令”带进课堂,用接龙的方式来代替机械性地打卡签到。那天恰好是农历“二月二”,课前的20分钟,我在班级群发布了这样一则的信息: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是农历“二月二”,龙头节!我们就用“飞花令”在群里进行接龙签到,每人说出一个含有“龙”字的成语,尽量不重复。回复方式为:成语+自己学号。 不一会儿,班级群中就热闹了起来,刚开始,出现的是一些常见的成语,慢慢地,出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龙”字成语,比如:龙眉凤目,亢龙有悔,龙啸九天...... 原来,随着成语越说越多,又需要遵守不能重复的规则,有的孩子开始翻阅字典查找起资料了。这样一来,班级群内的学习气氛活跃了很多,马上就要上课了,小A在群里说:“老师,这个签到特别有意思,明天咱还这样签到好不好?”“这样很好玩,老师咱们明天还用吧!”“我同意!”“我也同意!”还没等我回复,孩子们就争着表达了自己的心声,看来,这个“飞花令”签到深得人心呀! 在“飞花令”签到的帮助下,我发现:大家上课的状态有了变化,他们早早地坐在

电脑前,等待参与“课前飞花令”,没有一个人迟到;有的孩子还细心地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把每天“飞花令”的签到主题和同学们说的好词好句拿笔记录下来。 孩子们每天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语文学习的状态,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还巩固和积累了语文知识! 2.抽“盲包”,让孩子们期待不已网课让师生隔着一道电脑屏幕,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和自控力都有待提高,有没有既能督促孩子们认真学习,还能提高大家学习兴趣的方法呢? 一次,我在跟小侄女视频的时候,找到了灵感。她最近迷上一种新玩具——盲盒,这种玩具里面的娃娃是随机的,需要购买之后拆开,才能知道里面是什么款式的娃娃。看着视频中的小侄女,我突然意识到,商家就是抓住孩子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才令这款盲盒玩具如此火爆畅销。 受到盲盒的启发,我想到了一个花样玩法——抽“盲包”。每天直播课结束之前的一分钟里,在群里发一个一元钱的红包,限量5个,全班孩子一起抢,随后公布当天抢到红包的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因为孩子们在抢到红包之前并不知道今天的任务会是什么,所以我们把这个红包叫做“盲包”。 当然,为了让班里更多的孩子都能幸运地抢到“盲包”,我们还有一条规则:第一天抽中盲包的孩子,需要中间间隔一天,第三天才能继续参加。 “盲包”任务有哪些呢? 任务类型一:检测当天的学习情况。例如,如果今天课上学习了生字,那么抽到盲包的五个孩子就需要完成当天的作业之后,通过微信与我视频连线,我会用识字游戏或者生字卡片检测他们的生字掌握情况。 任务类型二:当助教小老师。当天抢到盲包的五个孩子会成为我的小助手,当起助教老师,他们会分组检查当天同学们的作业情况,检查完之后,在班级群中发布检查情况。例如:谁那一道题写错了,谁今天的字写得很像一个小书法家,谁的书面需要注意…… 任务类型三:交流谈心,“嗨聊”与“吐槽”。抢到盲包的孩子可以在当天完成作业之后,单独和我视频聊天十分钟。聊天内容孩子自己说了算,有时候我们会聊一聊疫情当中看到的一些感动的人或事,也可以向我吐槽一下最近遇到的了哪些烦心事儿,比如,有的孩子会吐槽自己的妈妈最近变凶了,动不动就吵他;有的孩子会吐槽很想出去玩,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当然,我也和孩子们约定好,他们可以敞开心扉,大胆吐槽,不会受到批评和惩罚。 任务类型四:诉说心愿。抽到“盲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