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读《花冠病毒》有感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毕淑敏以2003年的“非典”为背景创作的小说《花冠病毒》,再次为人所熟知。

《花冠病毒》吸引我的第一点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神还原,就连小说里病毒的名字“花冠病毒”也与我们正在经历的这次疫情中的“新冠病毒”十分相似。书中的故事也发生在一个坐拥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燕市,病毒的突然入侵让诸多专家束手无策。政府再三权衡后选择了保守处理的方法,明面上安抚群众瞒报病患人数,暗地里则在紧锣密鼓地寻找消灭病毒的方法。但疫情久久得不到控制,城市封锁、民众出逃、哄抢生活物资等事件接踵而来。危急关头,拥有符合政府要求的多学位的女主罗纬芝忍下心头对患病母亲的不舍,受命出征。征途中罗纬芝感染了花冠病毒,却又奇迹般地康复,成功从死神手中逃出生天。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罗纬芝一行人解救了燕市,罗纬芝本人也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这当然是人人盼望的结局。想想“非典”时期,我还是远离疫区懵懂不知世事的孩童,在父母的庇佑下感受不到当时人们的恐慌。但这一次,即使隔着屏幕,我也能感受到病毒的无情和冷漠。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恐慌、无奈、怨怼和悲伤。但庆幸的是祖国的日益强大以及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也没有出现故事中很多难以解决的凶险境况,这也给了我们对未来回归安定生活的信心。

没想到非典过去了这么多年,当我们再次面对病毒的时候,依然有些狼狈。不少人认为战胜病毒才能解决当下的困境,我也曾经是这样想的。只是当读到故事中,以为李元牺牲而悲伤激愤的罗纬芝下定决心要与花冠病毒决一死战的时候,李元的导师提出来的问题不禁让我陷入深思:病毒,真的是我们的敌人吗?的确,病毒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我们有害的,但病毒早在人类诞生之前便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还在我们人类的基因中留下了它的足迹,促进了人类进化。可以说,大多数情况下人类与病毒是对立却和平相处的。就像“SARS”病毒的到来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只知道它来自野生动物,却并不清楚它为何又突然失去了踪迹。新型冠状病毒同样让人类措手不及,但如果不是人类的贪心,它也不会在人群中蔓延开来,并造成这次灾祸。

忽略掉本书中一些经过艺术化处理而略显牵强的情节,《花冠病毒》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人类与病毒关系的理解,延伸开来,我们会联想到人类与动物、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世界的关系。我喜欢本书中作者为病毒赋予的名字———“花冠病毒”,“病毒”代表凶险和苦难,但“花冠”代表灾难中的希望。就像在这次疫情中,95后护士郭佳萌剪去长发,“断发出征”抗“疫”一线;湖南衡山县东湖镇医生宋英杰,年仅28岁,多日冲在防“疫”一线,一直战斗到生命之火燃烬……所有在重要关头挺身而出,披上了“盔甲”战斗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战士”,也是我们在这次灾难中的希望。我也更愿意这样解读“新冠病毒”中的“新”字,就是灾难过后的“新生”呀。读过这本书后,我也相信,人类与病毒终将共存。非典距今已经过去了17年,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和世界上万物和平共处的心态,那么就算这一次战胜了花冠病毒,以后还会有其他花样迭出的病毒来造访人类。”这就是对立中的平衡。其实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我们与病毒,人类与万物,就仿佛处于山尖上一根平衡木的两端,也许我们带着猎枪,对面所谓的“敌人”会亮出它的獠牙,最终谁输谁赢,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那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