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活” 的精彩
可见,“养活”一词主要是一个口语词。口语词,自然是用于日常口语对话中的,不是或很少用于书面语。
其实这个词渊源很深,“出身”还是挺高贵的。编写过 《汉书》 的东汉史学家班固,还与他人一起编写过《东观汉记》,这也是一部历史悠久的史作,后收入了 《隋书》。其中的 《魏谭传》 就用过“养活”一词:“谭时有一女,生裁数月,念无谷食,终不能两全,弃其女,养活兄子。”宋朝苏轼在与王安石作对时,写过一篇题为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 的向皇上告状的信,其中有“须有馀剩衣食,养活众人”的句子,也用了“养活”一词。可见“养活”一词曾经上达过朝廷,其“地位”和“资望”可见一斑。
“养活”一词在 《红楼梦》 里至少出现过8次,虽不是一个高频率词汇,但也不算少。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中,“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这是曹雪芹在书中第一次使用“养活”一词。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中,“探春道:‘老太太一见了(薛宝琴),喜欢的无可不可,已经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了,老太太要养活,才刚已经定了。’”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中,“麝月忙道:‘你们也知道的,(宝玉小的时候)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中,“凤姐都一一尽知原委,便封了二十两银子与旺儿,悄悄命他将张华勾来养活,着他写一张状子,只管往有司衙门中告去。”
细细品味这几处的“养活”,其实意味并不相同。第十六回中的“养活”解释成“接待”更为恰当;第四十九回中的“养活”书中有个脚注“养活——此处指抚养培育之意”;第五十二回中的“养活”意思与四十九回的脚注相近,但似乎不包含培育之意;第六十八回中的“养活”在民间也叫“收留”,要表达的是藏匿的意思。
“养活”是一个口语,但也是张家口至大同一带惯用的方言。除了以上解释,在这个方言区里,在过去,民间把拥有枪炮、车辆,雇佣长工等都叫作“养活”。比如,他家养活了两套大皮车;他家原来是大地主,家里养活着十几条长短枪;他家光长工就养活了二十多个。在这里,这个词没有一点“抚养培育”的意思。
“养活”在当地还指情妇情夫关系。“他养活着一个女人”或“她养活着一个汉子”,都是当地的日常用语。
很普通的一个口语词,被曹雪芹使用得笔下生花、精彩纷呈,不能不慨叹曹雪芹遣词造句的大胆和对方言的精准把握。这份脚踏实地,取之于民,用之于书的功底,实堪为后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