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暗了,乌云密布,偶尔有白光撕裂,雷声轰鸣。大雨如注,雨滴噼里啪啦,拍打大地;雨水顺着山沟激流而下,压弯草的腰身,冲碎花的躯干,撞击树的根茎;积水淌到山脚,从山里人家的门缝侵入。
又是一道闪电,只燃着煤油灯的屋子霎时间恍如白昼。“爷爷!我怕……”孩子裹紧被子,缩在床脚,只露出一双眼睛。
“哎,爷爷这就来。”屋子只住着爷孙俩,老人应了一声,佝偻着腰,看着不断淌进的雨水,摇了摇头,走到孩子身旁坐下,轻轻拍抚他的后背。
夏季暴雨多发,今年的雨水更肆无忌惮。闪电,惊雷,不时劈向大地。“爷爷,我睡不着,给我讲个故事吧!”孩子玩弄着自己的双脚,来回打滚。老人侧躺,舒展开被子给孩子盖了上去,“好,我给你讲孙悟空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块大石头,它从盘古开天辟地后开始吸收日月精华,渐渐有了生命灵性……”
“石头有生命么?”
“当然,万物都有生命。”
“哦……”孩子似懂非懂,突然一阵电闪雷鸣,吓得他向爷爷扑了过去。“爷爷,石头和小花小草在外面会不会害怕呀?”
“不会,它们经历了很多风雨,懂得振作,也就是爷爷常说的勇敢。”
“我要成为最勇敢的男子汉!”孩子接着催道,“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呀,这块石头吸收够了能量,轰隆一声,裂成两半,一只猴子跳了出来,它就是孙悟空。”
“为什么石头里面会有猴子呢?”孩子揉了揉眼睛。
“嗯……”老人还在思考怎么回答,孩子又问:“爷爷,那我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人沉默了,似乎等着空荡的大山给出答案。
孩子依偎在老人身边,拨弄自己的手指。窗外是细细密密的雨。老人仰起头,天花板将他的记忆顺着斑驳的纹路拉回到四年前夏季的雨夜。那晚,也是如此滂沱大雨,褪去了白日暑热,却没洗掉老人心头的闷热。眼看孙子就要出生,期待和不安在他心里紧紧交织。他想起去年冬天去驻守边疆的儿子,欢喜和酸涩一同涌起;又想起早几年去世的老伴,眼眶泛红,泪水和雨水交融。他揩了揩湿润的面颊,在屋子门口来回走动。
婴儿呱呱坠地,新生命降临,可天不遂人意,他的母亲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老人看着躺在草席上的儿媳,那个曾与自己相互依靠的亲人,几十年的坚强溃于一时,沉痛地呜咽起来。这时,怀中的孩子像是感受到了爷爷的难过,开始哇哇大哭。哭声唤醒了老人,他低头看着这个鲜活的生命,又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振作起来!振作起来!
那之后的四年里,老人与孩子相依为命。老人靠守护山林获得一部分经济来源,又在山上捡树枝卖给山脚的居民补贴家用。白天他带孩子在山上玩耍,教他认识各种昆虫、植物和大山里的生存之道,晚上便给孩子讲述神话故事。爷孙俩彼此为伴,依靠着大山一天一天地过活。日子虽平淡,但有了小孩子的天真活泼,也算不乏趣味。
尽管如此,老人心中仍有缺口———原本应该是三世同堂的一家人,如今竟盼不到团圆的时刻。想起五年前去往边疆的儿子,想起孩子的母亲,想起早些年去世的老伴,光荣,鼻酸,心痛,遗憾……种种情感使老人心口抽动,泪光在他年迈浑浊的眼睛里显得格外晶莹。老人用袖口粗糙地擦了擦脸,望向窗外,清晰看见雨水泛起的涟漪,折射出的雨滴的光芒同样晶莹。
老人轻咳两声,清了清因沉默许久而沙哑的嗓子:“孩子,孙悟空是天地精华的产物,而你是因为爱与希望才来到这个世界的……”
耳边响起孩子迷迷糊糊的声音:“爱……希望……爷爷讲过……”
窗外的暴风雨不知何时停止了,雨后的山上散发着泥土特有的清香,伴着蝉声从窗外飘洒进来。耳边渐渐传来孩子均匀的呼吸声,老人拿起蒲扇吱呀吱呀地摇动起来,口中轻轻地哼着古老的歌谣。时间不早了,老人伸手剪去煤油灯芯,窗外的月光如水般倾泄而入,照亮了孩子睡梦中的笑脸,充盈了空荡荡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