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山东临工》

让临工声音更响亮  让临工故事更动人

 

企业简介: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临工),始建于1972年,是国际化的工程机械领先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有装载机、挖掘机、路面机械等三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公司先后被授予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奖“欧洲质量奖”等荣誉称号。

报刊简介:《山东临工》报前身《伟力报》创刊于1993101日,19994月,《伟力报》更名为《山东临工》报。20104月,《山东临工》报由之前的四开四版扩大为对开四版,全彩印刷,印量3000份,面向公司员工、经销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免费赠阅。

截至今年1030日,已经连续出版199期。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办报质量也不断提升,2011年,被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省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山东省优秀企业报刊”(列报纸类第一位);2013年,被山东省企业文化学会评为“山东省双十佳优秀企业报纸”。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山东临工》报一直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宣传和推广做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公司经营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山东临工》报作为山东临工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媒体,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成为各相关方了解山东临工的有效渠道,为传播临工文化、凝聚员工队伍、加强信息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体制机制

《山东临工》报是公司党委领导下的机关报。多年来,公司主要领导一贯重视报纸工作,多次给予题词、讲话、批示,从报纸定位、办报方向、宣传重点、采编发行、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各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部署要求和改进建议,从根本上保证了报纸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不断发展。

为提高《山东临工》报办报质量,公司成立由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任主任的编委会,具体负责每期报纸的审读。编委会下设编辑部,负责日常采编工作和具体业务的协调处理,指导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编辑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编务及宣传重点。目前,《山东临工》报编辑部有主编1名,责任编辑6名,排版及美编1名。

在各党支部确定若干兼职通讯员,负责本支部(部门)重要新闻事件、先模人物、典型事迹的稿件采写工作。为提高通讯员的业务水平和积极性,除了通过提高稿酬、开展培训、组织交流等措施外,每年还对评选出的“优秀通讯员”,进行表彰奖励。

将各支部投用稿情况纳入《支部考核管理办法》,量化考核,与年度“先进党支部”评选挂钩,对各支部投稿形成了约束和激励,调动了各方支部重视和参与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

建立了采编、修改、排版、审签、发布“一条龙”编发流程,制定了《山东临工新闻宣传管理办法》、《山东临工责任编辑管理办法》、《山东临工通讯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准确、及时有效开展。

勇于开拓创新  唱响临工声音

20104月,《山东临工》报由之前的四开四版扩大为对开四版,随着报纸容量的扩大,《山东临工》报也迈上了创新发展的快车道。改版后的《山东临工》报为全彩印刷,1-4版分别为公司要闻、管理创新、品牌营销、文化生活四个主题。

“公司要闻”版主要为公司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点言论等,在侧重重要新闻的同时,突出宣传公司一个时期内的大政方针、战略举措、部署要求等。

“管理创新”版主要为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安全环保、运营效率等各领域的重要新闻、先模人物、典型案例及经验介绍,设有“管理大家谈”、“劳模风采”、“精益生产之窗”等特色栏目。

“品牌营销”版主要为市场动态、经销商风采、促销活动、市场研究、品牌推广、重要展会等,开设的栏目有“客户故事”、“服务感动故事”等。

“文化生活”版主要为党建动态、文体活动、典型人物事迹及员工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等。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的影响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讲好临工故事  助推企业发展

公司董事长王志中在2012年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山东临工》报首当其冲,愈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传播阵地上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山东临工》报紧紧围绕公司经营发展总体目标,坚持“面向公司经营、面向广大员工”的采编方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大批反映职工技改创新、产品质量提升、技术科研攻关、市场开疆拓土、品牌传播提升的报道跃然纸上。这些报道来源于基层一线,字里行间仿佛能闻到生产车间装配线上的机油味、市场前沿抢夺订单的“硝烟味”,听到试车场上轰轰隆隆的马达声、技术中心滴滴答答的键盘声。

正是这些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的“临工故事”,记录了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辉煌历程,展现了员工勤奋敬业、忠诚奉献的临工精神,铭刻着鲜明的企业文化烙印,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的使命,反映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成为临工企业文化核心精神培育、传承的重要载体,为增强员工团队凝聚力、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