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贵州财经大学报》

《贵州财经大学报》介绍

 

一、《贵州财经大学报》基本情况

《贵州财经大学报》由贵州财经大学党委主办,于198410月正式创刊,创刊初期为四开四版双月报;19866月改为月报;199812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以新出报(19981104号文批准,编入国内统一刊号高校报系列,刊号为CN52-0813/(G)200212月由黑白印刷改为一、四版套红印刷;2004年改为全彩印刷;20065月,校报改版为大报---对开四版全彩月报;2012年由月报改为半月报; 2013年 《贵州财经大学报》电子版上线;20131月由《贵州财经学院报》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报》;目前每期印量6700份,每月15号及30号出版。校报现任主编为学校党委副书记朱克乾,常务副主编为党委宣传部部长朱杰,副主编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代泽华、彭吉军。

办报宗旨及主要版面、栏目介绍

《贵州财经大学报》主要版面为新闻要闻版、综合信息版、理论.言论版和文艺副刊版。《贵州财经大学报》以“为培养社会主义大学生和跨世纪的经济类人才服务”为宗旨,自创刊以来,紧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作为沟通校内信息的新闻媒介,及时把校党委和行政的精神传达给师生员工,同时把师生员工的呼声、要求反映给上级领导,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始终坚持“质量”这一根本,重视舆论导向,重视典型报道,重视热点引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遵循新闻规律,期数、信息量、版面综合质量、校对质量、印刷质量,对每一篇稿件,每一个标题,每一张图片,在文字、色彩、甚至线条运用上精益求精。近年来,校报因时制宜开设了许多精品栏目和专版,其中有反映师生先进事迹的《人物专访》、《党建扶贫》;有反映校友成就的《校友专访》、反映校园生活的《新生入学专栏》、《青年之声系列活动专栏》、《毕业季专版》、《军训风采》、《图说校运会》;有紧跟时代发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版》;在理论.言论版上开设了《课外延伸》、《思政纵横》、《教学探索》、《金融视角》、《诗话词话》、《校园软实力、《热点资讯》、《直笔春秋》、《精神遗产》等栏目;在文艺副刊上开设了《蟾宫折桂》、《心香一瓣》、《思古幽情、《家国情怀》、《师恩难忘》、《青春驿动》、《学长寄语》、《我思我在》等多个栏目,这些栏目以贴近师生生活、格调高雅、青春气息浓郁等特点为师生提供了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深受校内外读者的好评。

三、管理制度健全,办报条件良好

在党委宣传部坚强领导下,校报编辑部管理制度健全,有一系列保证办报方针落实的工作条例和具体措施,如《三校制度》、《三审制度》、《编辑部人员分工制度》、《报纸质量管理制度》、《集体定稿制度》、《报纸发放制度》、《报纸文体的写作规范条例》、《关于学生记者的管理规定》等,并做到了制度上墙。编辑部还建有完整的稿件档案,对校报原稿、一校稿、二校稿、三校稿、彩稿都有完整的保存。

校报办公条件较好,有专门的校报编辑室、资料室各一间;有较丰富的新闻采写、报纸编排等相关书籍和报刊,有直拨电话、传真机、复印机、录音笔、照相机等必要的物资设备;有固定的印刷厂,《贵州财经大学报》与贵阳快捷激光印刷厂进行合作,保证了每期报纸的排版、印刷和发行。

编辑队伍建设完善,工作分工细化、全面,专职编辑水平稳定。拥有较为健全的校报通讯网,面向全校学生招聘了35名学生记者,聘请文法学院教授担任文艺版兼职编辑,每期参与编报。并定期邀请《贵州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相关记者、专家为学生记者进行培训,定期召开学生记者会议。                                                         

《贵州财经大学报》每期发行量6700份,立足校内宣传,有专门的发报人员送到全体校领导办公室、学生宿舍、教职工办公室、全校各单位,邮寄至部分离退休老师及校友,并邮寄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纸资料库、贵州省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处、贵州省教育厅社政处,与全国一百余家高校校报互寄交流。

《贵州财经大学报》有稳定的经费保障,学校年均全额拨款   万元作为校报专项经费独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