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张运院士团队重要研究成果在《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发表并向国际媒体发布




本报讯 6 月 12 日,国际心血管病领域中的顶尖杂志——《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最新影响因子 19.896)在线发表了我院教育部和国家卫计委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张运院士团队应邀撰写的“传统中医药对心血管病的治疗作用 :证据和可能机制”的系统分析(J Am Coll Cardiol,2017, 69(24):2952-2966) 。该研究在线发表的当天,美国心脏病学院以“传统中医药可使某些心脏病患者获益”为题向国际媒体发布了官方新闻。

近年来, 《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设立了“现状和展望 : 最新进展综述”的万字综述专栏,专门邀请国际著名专家介绍某一重大专题的最新进展。2016 年 2 月 26 日,我院中医科赵玉霞教授接到了《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主编 Valentin Fuster 教授的来函,邀请她组织编写有关传统中医药对心血管病治疗作用的长篇幅和高水平综述,要求从基础、临床和人群研究的多个层面全面检索、严格筛选和定量分析近年的所有文献。在赵玉霞教授和张运院士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院的郝盼盼副研究员、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蒋凡教授、我院的程晶博士研究生和马连越医师协同工作,经过为时 1 年的文献收集、研究筛选、统计分析、论文写作和反复修改,在 2006-2016 年的近千篇文献中,按照国际标准筛选出 56篇高质量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根据证据强度和研究质量将这些研究区分为 A、B 两组,在 A 组中以森林图的方法系统分析了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随机临床试验的中医药疗法、对比疗法、观察终点、治疗前后终点改变的组内和组间 95% 可信限和统计学意义,使研究结果一目了然,同时在附录材料中介绍了 56 个研究的详细特征,此外,作者们系统分析了中药有效成分多酚(黄芩甙、 姜黄素、 丹参多酚) 、 萜类(丹参酮) 、皂苷类(人参皂苷、黄芪甙)和生物碱(小檗碱、苦参碱)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理学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以及基础研究采用的细胞和动物模型,并在附录材料中详细介绍了治疗上述疾病所用中药方剂中可能的活性成分和治疗机制,提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某些中医药已可作为现代医学的替代和补充治疗,但尚需更加严格的随机临床试验以验证中医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总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长期影响。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是郝盼盼副研究员,通讯作者是赵玉霞教授和张运院士。

该研究在线发表的当天,美国心脏病学院向国际媒体发布的官方新闻中指出 : “根据今天《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发表的最新进展综述的结论,传统中医药对于心脏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有可能成为西方医学的补充或替代疗法 ” , “西方科学家常由于下述理由排斥中医 : 中药方剂含有数十种成分和诸多化学分子,难以阐明治疗机制 ; 中国的中药审批程序不像西药那样严格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 中医药的临床试验常由中医科医师主导且大多数中药未在美国上市。 ” “郝盼盼等人系统分析了既往 10 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临床试验,评价了中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发现对于上述疾病某些中医药具有益处,这对于那些不能耐受或经济上不能负担西药的患者是一个很好的替代疗法 ” 。“本文的资深作者、中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赵玉霞教授指出 : 虽然临床实践中的中药处方大多为复方,且医师常依据个体化原则自行组方,但传统中医药某些活性成分的药理学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已获得阐明,对于心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某些中药有可能成为补充或替代疗法” 。J Am Coll Cardiol 主编 Valentin Fuster 教授专门录制了他本人 17 分钟的音频资料,置于该杂志刊登本研究的首页,详细介绍和评价了这一研究。该研究和美国心脏病学院的新闻报道立即起了国际学术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ACC News、World News、Daily Mail Online、HealthDay News、EurekAlert、Practice Update、Physicians Weekly、Montreal Gazette、Doctorslounge、MedicalXpress、Pri-Med、eHealth News、TCTMD、Telegiz、MedSci、 生 物谷、医学论坛网、放心医苑网、光谱网、中国循环杂志网站等国内外主要科学和医学新闻媒体报道了该研究成果, 美国每日健康电视台(HealthDay TV)以视频形式对本研究进行报道。

在张运院士的领导下,教育部和国家卫计委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在传统中医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该实验室 2009 年发表在《美国生理学杂志心脏和循环生理学》的有关中药制剂通心络胶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论文(Zhang L, et al.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9,297: H2004–H2014) ,是我国发表在美国主流杂志上的以复方制剂治疗整体动物心血管疾病模型的首篇论文,已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代表作之一。近年来,该实验室应用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的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陆续发表在 J Am Coll Cardiol, Oncotarget, J Cell Mol Med, PLoS One, J Ethnopharmacol,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等杂志上。该实验室 2015 年应邀在自然综述心脏病学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综述(Hao PP, et al. Nat Rev Cardiol, 2015,12:115-122,最新影响因子14.299) , 是我国中医药研究成果在 Nature 系列杂志的首次亮相,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研究成果,使传统中医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为该实验室的研究特色和亮点,对于推动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张猛)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