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春 杂 忆
□法学院 王建邦
《诗经》有诗云:“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这是来到长春所经历的第一个春天,或许是早已习惯了三月的草长莺飞,在长春已是四月确仍不见一丝绿意。春分早已过去,但是,对于这个座落于祖国东北的城市来说,这些时令节气似乎与它无关,气候依旧是阴晴不定,可能是为了彰显它的与众不同,在春分之际,它竟于夜里窸窸簌簌地下起了雪。第二日清晨,外面早已是银装素裹的一片,仿佛是将积攒了一个冬季的雪尽数洒下。虽有俗语说“倒春寒”,可长春这一倒,硬生生倒回了冬季。“长春”一名,在我们这些外人看来,可谓是真的名不副实。
长春的春季,不比江南那样来得早。在江南早已是草长莺飞之际,长春的春季却依旧像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女子,集南方女子的娇羞与含蓄于一身,久久不愿示人。树木草地依旧是冬日的那番景象,河水也是干涸的,裸露的河床闯入人的视线,让人没有丝毫防备,放眼望去尽是荒凉与萧瑟,似乎冬日依旧向世人宣誓着它的主权,霸道、蛮不讲理。
在我的家乡,春日来的虽也不比南方那样早,但却也不晚。春分一过,柳树已是泛着新绿,穿一身鹅黄伴着春风缓缓摇曳,尽显柔美。可能是不愿这春日的风头都被这柳树独占了去,桃花的花期紧随柳树之后,在三月末四月初,那满山的桃花也是含苞待放,满树的花苞,只留一丝粉白在外,待得一场春雨过后,雨过天晴,所有的桃花尽相盛开,一时间,漫山遍野皆是粉白,灿若云霞。明净的天空之下,桃之夭夭,草色青青,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春日久等未及,我们也不能只是这样苦等。前几日,正逢清明时节,清明本就有踏青插柳之俗,于是我便呼朋引伴,叫上三五个好友来一场踏青寻春之旅。清明过后第二天,天气似乎也因为知道我们要去踏青寻春而变得格外晴朗,少了平日里的大风、卷着一地的落叶与呼啸而过的沙尘,长春似乎也有了那么一丝春日的舒适与惬意。闹市街区这些地方多半与春无关,踏青寻春不免要去到郊外。长春虽然春味淡薄,所幸寻春之处还是不少,比如南湖公园,净月潭,动植物园等地方皆可作为踏青之处,本着就近原则,净月潭也就成为这次寻春之旅的目的地。
春日的净月潭不比夏季那样葱茏,但却仍是让人感受到了一丝春意。初春四月,和风习习,阳光和煦,广场上有几个小朋友在父母的陪伴下放风筝,明净的天空之上,飘着几朵棉花糖一样的白云,再点缀上几只风筝,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净月潭中的湖面大多也已化开,清冽的潭水拍打着湖岸,另一边还漂浮着一些浮冰和冰渍;湖中央有几只不畏春寒的水鸟,宛如一个个小精灵在水面上追逐嬉戏,你追我赶,为这初春再添几分生机;园中的山上种着大片的落叶松,它们经历了一个冬季严寒与冰霜的磨练,变得愈加挺拔;树叶也开始泛起绿意,明媚的阳光透过层层的枝干倾洒而下,为一棵棵松树渡上一层金黄;林间时不时会有一只只小松鼠跑过,睡了一个冬季的他们似乎也开始耐住漫长的冬季,早早地顶着春寒出来散步;鸟儿们也不甘落后,一阵阵空灵的鸟声在林间回荡,有那么一瞬间你会觉得自己置身于南方,周围皆是绿意,动物们三三两两成群结伴地在林间嬉戏,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春天本该就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季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居了一个冬季的动物们纷纷探出头来,感受这融融的春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日作为四季之首,一年之初,本就有它自己独有的感受———和风习习,既不甜腻,也不炽热,温暖而纯净,绵软而轻柔。如今春已寻到,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谈到春天,更多的是一种欣欣向荣,富有朝气之感。每每到春季,人们心中总会有一种蓬勃向上的干劲,给人激情,给人希望,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抓住这份希望,不负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