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可爱的吉财
□王庆国




  可爱的吉财,在共和国财经教育中,创业图强,写就了与日同辉的光荣历史;在伟大变革的浪潮中,开拓前行,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恢弘。今天,可爱的吉财,这朵教育百花园中的鲜艳花朵以其勃勃生机绽放在新时代的春天里。第一篇创业维艰,弦歌不辍。1946年,一批经受战争洗礼的老干部离军从教,在茫茫的北国大地,筚路蓝缕,艰难跋涉,上下求索,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创办了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在圣洁的讲坛上,播下了金融教育的火种,继而转战东北,将其发展为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一批批品学兼优、训练有素的学子迎着新中国黎明前的曙光奔赴工作岗位,为稳定解放区的金融秩序、巩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锋作用。
  学校在开拓中前进,事业在变革中发展。为把金融教育推向更高层次,先辈们创业不止,克难攻坚,又创办了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成为共和国培育金融干部的摇篮,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金融战线的专门人才,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医治战争的创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年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形成的勇于创业的光荣传统植根人心,薪火相传。正是从那时起,先辈们创业的足迹在吉财发展的光明大道上延伸下来。
  岁月轮回,沧海桑田。1958年,伴随教育大发展的胜利凯歌,吉林财贸学院应运而生,成为吉林省唯一的本科财经高校。在国家困难时期,学校担负起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培养社会主义财经管理人才的重任。在艰苦的环境中,吉财人开创前行,把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融进了火热的学校建设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普通教工,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忘我地从事着超负荷的工作。孜孜以求的学子刻苦攻读,练就本领,能写会算,积蓄才能。吉财坚持尚德唯实,突出品德教育和实务教学,培养的毕业生以其德才兼备,理论功底深,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优势,成为省内外财经战线各行业的中坚。按照我国六十年代高教发展水平,学校已初具规模,\并以其为国家部门经济培养应型人才作为办学特色立于高校之林,颇有名气。在当年国内本科财经院校中,吉财名列在前,享誉四方。
  吉财的稳步发展,离不开众多创业者的不懈追求和辛勤劳动,是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这棵幼小的教育之树,使之枝繁叶茂,耸立参天。吉财的历史丰碑闪耀着他们的光辉业绩,并昭示着后来的人们。第二篇斗转星移,寒来暑往。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学校遭到重创,一度停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吉财人在迷惘与无奈中等待着。他们眷恋学校的过去,当年创业时的欢欣和美好憧憬无法从他们的记忆中抹去。他们默默地祈祷,期盼有一天能走出历史的误区,让自己再和吉财同呼吸,共命运。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十年“文革”宣告结束。雨后天晴太阳红,和煦的阳光又洒满了教育的百花园,吉财人如释重负。炽热的复校之情在他们的心中萌动,复校的呼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恢复吉财一下子被提到日程上来。老领导亲赴京城,上下奔走,争取国家早日批准;吉财人翘首遥望,等待喜讯早日到来。
  1978年春天,教育部批准恢复吉林财贸学院。迎着科教振兴的浩荡东风,吉财又坚强地站立起来! 吉财人再一次扛起了“吉林财贸学院”这杆大旗,吹响了第二次创业的号角。
  复校初期,学校面临着重建的一系列难题:校舍失修,设备老化,教材陈旧,师资匮乏……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吉财人以全新的精神风貌、开拓者的情怀和主人翁的姿态,在学校的二次创业中大显身手。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下奔波,八方求助,闯越难关,千里冰霜脚下踩,倾心竭力医治历史误会带来的创伤。在当年“文革”创伤还没痊愈的吉财招生中,以其柔弱的臂膀把求知若渴的优秀学子紧紧拥入自己的怀抱。学子们与学校同甘共苦,休戚与共,在吉财的二次创业中,彰显了美好的情操,树立起优良的“七八作风”,成为吉财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复校不久,研究生教育开创学校先河,本科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科研水平步步登高,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多层次办学填补了学校的空白。乘胜发展的吉财,生源很快从省内扩展到东北全境,社会求贤若渴,毕业生供不应求。作为发展中的吉财,以其学科专业热、教师队伍强、学生素质高誉满省内外,被社会广泛认可。校友中涌现出一大批管理干部、企业家、银行家、知名学者和教授。
  复校后的吉财能得到长足发展,是老一辈校领导殚精竭虑,各级干部率先垂范,广大教师奋战讲坛,莘莘学子辛勤耕耘的结果。创业者们在学校的历史画卷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留下了光彩的一页。
  1992年,又是在一个春天里, 学校获得了一个美好的机遇,国家税务总局接收了吉林财贸学院。当年的5月5日,学校更名“长春税务学院”,变为中直院校,成为我国第一所高等税务学府。历史的转折,让吉财这只希望之船扬起风帆开始了新的航程。
  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宏伟的综合大厦、干训大楼及学生公寓相继落成,一系列实验室投入使用。学校调整了一些老专业,建立了一大批新专业,形成五大学科门类。人才培养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应用型目标的特点。研究生教育作为学校的龙头,率先突进,其数量多、质量好,曾一度被誉为税务教育宝塔上的明珠。多层次办学迅猛发展,国际合作办学走在省内高校前列。高质量的学生源源不断地进入最高税务学府。学校实现了除港、澳、台地区的全国招生。税院是税务系统的“黄埔”,是税务系统的“党校”等美称广为流传……税务系统的干部,为到税院深造而感到荣耀。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培育税务干部的摇篮。吉财这朵教育百花园中独有的鲜艳花朵,芬芳四溢,洒满北国,香飘南疆。
  2000年,学校又回归吉林省。国家税务总局主管学校长达八年之久,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引领和助推作用,使学校走向了全国,名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吉财人对国家税务总局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第三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教育领域愈加激烈的竞争中,由于校舍过于狭小,毫无发展的空间,完全没有竞争优势。为应对新的挑战,寻求生存空间,学校做出了易地建校的历史性决定。极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吉财人发扬创业的光荣传统,背负起学校的前途与命运,接续前辈的足迹,负重前行,再次踏上了艰难的创业征程,开始了吉财历史上的第三次创业。
  2004年4月,波澜壮阔的新校区建设全面展开。吉财人仅仅用十四个月即完成了一期工程,建成了省内高校一流的全新校舍。只争朝夕的新区建设精神,凝成了独特的税院速度,为吉财树立起一个优良作风。
  2005年8月13日8时30分,学校举行了简短的搬迁仪式。在蒙蒙细雨的陪伴下,一支由数十辆卡车组成的搬家车队,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缓缓地驶离了老校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校搬迁,实现了吉财几代人的夙愿。新校区的成功建设使学校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为学校的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吉财向着一流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全速推进。
  长白峰峦舞东风,松江春水谱新歌。历史的巧遇又是在一个春天里,吉财人举全校之力终于叩开了厚重的大学之门。
  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批准长春税务学院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打开共和国高等学校目录,“吉林财经大学”六个闪闪发光的大字,赫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他披挂着凯旋的花环,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巨人般地矗立在北国的净月大地。胜利的旗帜,迎着满天朝霞在校园的上空高高飘扬;凯旋的歌声,伴着雨润春风在校园的林海阵阵回荡。望着“吉林财经大学”的金色牌匾,多少人说出了动情的肺腑之言,多少人发出了期待已久的感慨!全新的吉财,岂止是一个名称的变化。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标志,他是学校事业层阶的提高,他是学校社会地位的上升!天道无亲,岁月的老人总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它昭示给人们,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伴随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吉财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变:管理高层次,质量高水平,形成了强大的办学实力和“明德崇实”的闪亮品牌,学校日益发展壮大,社会声誉和影响空前提高,强劲的发展态势,一浪高过一浪!今日之吉财,蓬勃向上,如日中天!
  栉风沐雨,倍道兼程。回首吉财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吉财人走过了怎样不同寻常的道路?春城的大地长街知道,净月的苍松翠柏作证。芬芳四溢的创业之花,开满了校园绿色的土地;熠熠生辉的奉献之光,照耀着校园瓦蓝的天空。一个个非凡的业绩永久地载入了学校发展的光辉史册,树起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总结历史的经验,创业的光荣传统,已成为吉财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将穿越未来的时空,光芒四射,永远照耀着学校前进的道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吉财人高举持续发展的大旗,以其巨大的内动力,沿着新征程的金色大道,为实现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宏伟目标,早日建成一流的高水平的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
  可爱的吉财,华美的诗章,写不尽对你的热爱;优美的旋律,唱不完对你的祝愿。让我们张开强劲的臂膀,把你紧紧拥抱在温暖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