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环境、地理学科: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全面提升学科发展能力







  优先重点发展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上海师范大学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1978年由原地理系部分教师成立环境保护研究室。我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曾经参与和主持长江三峡大坝环境影响评价、太湖流域环境本底调查和上海市航空遥感综合调查等众多项目。1997年获得“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环境科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批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8年“环境科学”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15年被列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建设学科。
  本学科承担着我校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发挥应用需求的引领作用,带动我校理科相关学科的发展,努力提升我校理工科的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可持续科学与环境管理)和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拥有城市生态与环境过程校级重点实验室、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研究中心、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历史悠久特色彰显的地理学科地理学是上海师范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之一,已经有65年的学科历史,在上海仅有华东师范大学和我校两家设有地理学科和学院。1954年建系,1984年地理系复系。1998年成立城市与旅游学院,并设立环境工程系。2003年改设旅游学院。2013年成立城市发展研究院。2018年成立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学校始终把地理学作为博士点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2006年“地理学与城市环境”被列为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涌现出地图学家陶绍渊、人文地理学家刘德生、环境保护专家李景锟、古生物学家杨留法、理论地理学家白光润等一批我国知名的环境和地理学家。
  地理学科主要依托一级学科硕士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与教学论(地理)硕士点、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三个本科专业。现有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高峻工作室、中国旅游研究院都市旅游研究基地、城市大数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欧城市比较研究中心、中日人文地理与区域创新研究所、中澳国家公园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以可持续科学为引领促进环境地理学科融合发展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学科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近年来在程国栋院士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可持续科学研究,促进环境与地理两大学科的融合发展。可持续科学聚焦于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以及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其他社会经济驱动过程对这一关系的影响。可持续科学穿越自然科学和人文与社会科学,以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核心,将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融为一体。
  在研究对象上,聚焦我国关键生态空间,积极围绕中国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和国家生态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在研究思路上,突出系统科学思维,以可持续科学指导复杂性研究,注重耦合系统的脆弱性、抗扰性、弹性和稳定性,注重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在研究方法上,突出数据科学的引领,“软科学硬做”,以地球大数据为手段,综合空间观测、地面监测、实验室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实现多源数据同化在环境生态研究中的运用;在研究队伍方面,积极整合环境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加快形成可持续科学学科群,更好地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成立以后,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三大国家发展战略,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重点在城市生态与环境过程、环境遥感与国土监测、水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污染物行为与环境效应、城市空间与区域整合和环境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学院科研团队近年来积极开展国家生态保护地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八年来足迹遍布新疆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藏阿里、珠穆朗玛峰、海南西沙群岛和浙江钱江源等地,重点开展国家公园和生态保护地研究,编制几十项生态旅游规划。目前正在参与科技部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国家重要生态保护地生态功能协同提升与管控技术”、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以及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等国家级重大项目。
  学院积极响应习总书记长江大保护的号召,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目前正在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遥感产品和网络大数据支持下的中国城市群可持续性评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与防控体系研究”、科技部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及预警关键技术与示范课题”和“大都市区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综合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
  学院聚焦联合国SDGs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世界著名城市研究机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网络(GaWC)和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紧密型战略合作,开展长三角城市群与西欧城市群、东京大阪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研究,研发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为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科学动力。
  学院积极建立学术共同体,先后与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以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普渡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根特大学,荷兰鹿特丹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奈良大学等紧密合作,开展资源环境和全球城市国际合作研究。
  新一轮学科建设目标2018年10月20日,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环境地理学家程国栋先生出任名誉院长,这是我校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学科调整布局的重大举措。
  学院立足上海,胸怀祖国,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面向可持续科学国际研究前沿,重点加强环境与地理两个一级学科的关联发展,以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的人地关系耦合及可持续发展为特色,大力发展地球大数据科学、城市科学与区域规划、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等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学科发展能力,聚焦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和环境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努力把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资源环境类学院,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