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正确对待夸夸群的兴起□ 管理学院 会计181班 刘冰梅




“失恋了,求夸”“压力太大,求夸”……自今年三月份以来,一种名为“夸夸群”的聊天群组火了。
从出现到上热搜,再到风靡各大高校,甚至受到央广新闻、环球网等媒体的争相报道,“夸夸群”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在3月17日晚,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还以“夸夸群和喷喷群哪个更有用”为辩题进行了一场史诗级的辩论赛。这个群组的影响在短短几天内迅速扩散至全球范围。到目前为止,“夸夸群”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2700万,在知乎上的热度也居高不下,还引起了外国媒体的高度关注。
其实,“夸夸群”也是有前身的。早在2014年8月就有人建立了豆瓣相互表扬小组,其成员可以在群内求夸来获得夸奖进而舒缓来自于现实的压力。“夸夸群”的模式就来源于此,迄今为止它已经有10余万名成员了。
据了解,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夸夸群,一个500人的新群往往一两天就满了。在这些夸夸群中,无论你遇到了多么糟糕的事情,或者是有多么沮丧的心情,甚至是你无论说什么,都会受到群成员的夸奖和赞美。诸如“感冒只是病菌看你太漂亮了,特意来看看你”“大隐隐于市,智慧藏于心,写不出来的方程式,是因为它已经住在你心里啦”等等溢美之词层出不穷。
我们学校也建有“河科大夸夸群”,出于好奇,我加入了学校的夸夸群,想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惹人追捧的。加入群聊后,我了解到此群建立于3月中旬,群成员将近350人。在群里,任何人都可以夸人和被夸,可以相互分享快乐和忧伤的事情。在和群成员“黎明”进行交流时,我也接收到了一波儿夸赞:“我看姐姐是从拉斐尔画里走出来的自带光环的绝世贵族吧!”“蛋糕在你面前也会融化掉,因为你太美了!”受到这些夸奖,我的心情确实变得很快乐,也难怪“夸夸群”受到如此火爆的欢迎。
我在询问群主建群的初衷时,“,,,”是这样说的:“给大家带来快乐吧,现在的学习生活压力那么大,让大家放松放松。”“黎明”也说:“可以夸人,可以交友,可以分享心事,我觉得在群里很开心。”在“夸夸群”中,有很多学生都觉得经过夸奖,心情确实变好了,也找回了一些自信。
经过采访交流,同学们对“夸夸群”的出现态度不一。
有些同学认为现在的学习压力那么大,“夸夸群”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排解负面情绪的出口。在“夸夸群”里,面对的是匿名的陌生人,同学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倾吐自己的忧虑、压力和一切不开心的事情,并且可以得到或诙谐幽默或带有诗意的各式花样夸奖,这些可以让他们放松心情,获得愉悦。
虽然“河科大夸夸群”在刚建群时其群成员都很活跃,但随着同学们新鲜感的消失,不少同学纷纷退出了群聊。不仅是河科大,其他高校的“夸夸群”也都出现了类似情况。有网友称“三四天就腻了”,他们认为这些“彩虹屁”治标不治本。一些营销机构还在电商平台上推出了夸人服务,掀起了一场网民购买“夸奖”的浪潮,但这股浪潮并没有持续多久就消失了。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正确对待夸夸群的兴起。
“求夸”虽然能够给我们带来短暂的愉悦,但这并非长久之计,何不找一个更恰当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平时,我们可以听听音乐,做一些运动来放松自己。忙碌之余,携三两好友漫步琴湖,抑或与亲人师长谈心诉情,抑郁之情自然一扫而光。
我认为,真正的夸奖,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和欣赏。如今的我们,需要的是健康长久的释放压力的方式,需要的是信仰的树立和自我肯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