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发挥校企一体优势,打造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专访烟台南山学院校长吴国华



2019年6月9日,《齐鲁晚报》A15版刊发烟台南山学院吴国华校长专访,就学校发挥校企一体优势,打造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的工作成绩予以跟踪报道。

烟台南山学院是由国家大型民营企业南山控股投巨资兴办、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现有75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管、经、文、艺、医六大学科门类,在校生2万多人。近年,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按照南山控股"整合、优化、创新、突破"的战略安排,大力宣贯"12345发展理念",即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狠抓教学、科研两条主线,强化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三大建设,坚持公益性、地方性、应用型和以工为主四大办学定位,扎实推进五个校企一体化。2016年获批为山东省民办高校优质特色发展奖励扶持第一层次学校。2017年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18年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019年与青岛科技大学启动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计划。

笔者:贵校为什么要建设这样一个高水平的创新中心?这与学校发展战略和办学特色之间有什么关联?

吴校长:"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是南山学院一个突出的办学特色。近年,我们根据需要与可能,在南山控股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下,与其旗下企业共同推行"五个校企一体化":一是专业产业发展一体化。坚持专业围着产业转,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建设专业;二是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一方面南山企业高管、高工等技术人员定期分批进校园、上课堂,另一方面南山学院教师定期分批下企业挂职锻炼、调查研究;三是科研工作一体化。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申报课题、共同技术革新、共同研发产品,共同申报专利;四是教学体系建设一体化。根据企业工作实际需要,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标准、共同编制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根据企业特殊需要开办"三元制"订单班;五是教学基地建设一体化。建有机械、电子信息、航空、商科、健康等五个较大规模的实验实训中心。南山控股旗下60多个企业都是南山学院的主要实习基地。科研一体化是校企一体化最突出的内容之一。我校背靠南山控股这一位居全国500强前列的国际知名企业,在集团公司的统一协调下,校企联合成立科学技术研究院,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科技部批准设立的国家唯一的"铝合金压力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优质科研平台,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科研攻关活动,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这个机制,既锻炼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也为我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学校"高性能航空轻合金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团队,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

笔者:山东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的设立,对于学校发展有怎样的意义?下步学校有何打算?

吴校长: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本科高校,南山学院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协同育人之路。高水平的产教、科教融合离不开高水平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高端航空铝合金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的设立与启动,必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进程,架起南山学院与各协作单位之间学习、沟通、交流、合作的桥梁。我们将和各协作单位和科技人员一起,坚持需求导向,聚焦"四新"促"四化",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汇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增加创新供给,为圆满完成协同创新中心的既定任务和目标,为推动我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