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不泯灭 童真未走远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从儿时到现在,熟悉的旋律一直萦绕在耳边,牵动着我们回忆起童年。那是轻罗小扇扑流萤,是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夹竹桃,抑或是飞向蓝天的纸飞机。可童年也曾赠予过我们更加珍贵的礼物,任凭岁月流逝,它们从未褪色。
持久闪亮的好奇
轻盈的泡泡从泡泡机里飞舞着一跃而出,眯起眼睛细数阳光下五彩斑斓的晶莹,轻轻一触,它却转瞬爆裂。或许,鬼马小孩的好奇心正是在那时萌芽的。
“我从小就喜欢动漫,一看到动漫素材就会很开心。”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宁廷齐回忆起童年,满满的都是对动漫的好奇与喜爱。小时候只能从电视上看有关电脑的广告,那时他小小的脑袋里满是疑问:为什么这个黑盒子里面会有动画片?直到他逐渐长大,对动漫由好奇转向了熟悉。“动漫于我而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爱好。”每次安静地画画,看着一个个动漫人物从线条框架变成栩栩如生的动漫形体,每一细节处的完善都令他欣喜不已。
而对于体育学院的吴正华来说,武术则是他童年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好动或许是所有男孩的天性,幼年便开始的武术训练让吴正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体育生。“到现在我还记得小时候渴求学到武术技能的感觉,那时我每次都会问教练诸如 ‘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抱拳礼为什么要左手在上’之类的问题。”而到现在,吴正华的求知心仍未泯灭,大学课堂对武术散打相关知识的讲解令他感到满足,越来越多的好奇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解答。
带锁的小储物柜里或许还珍藏着我们儿时玩过的泡泡机,但阳光下的泡泡早已了无踪迹。或许好奇心会随着成熟慢慢消减,但少年的“热爱”和“求知”却永远不会褪色。
未曾褪色的勇敢
灿烂、阳光,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是孩子的笑容。童年的我们,哪怕只是因为吃到了一颗糖果,都会忍不住笑弯了嘴角。但最欢乐的,还是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山、爬树、掏鸟蛋的游戏时光。
“捉龙虾最有意思。”法学院的常瑞雪忍不住露出笑容,儿时的她,几乎一放学就会和小伙伴们到河边玩。河水清澈,一眼就能看见河底的鱼群。可常瑞雪的目标,却是鱼的邻居———小龙虾。相比胆怯的小伙伴们,小小的常瑞雪异常勇敢,总是率先出手。“先把它们赶到一个有石头阻挡的地方,龙虾只进不出。”没有网兜的她,往往采用这种办法“困”住张牙舞爪的“将军”,看准时机突然抓住龙虾细长的胡须,一提,一丢,“咕咚”一声,龙虾入桶了!完成这件事,就好像吹开一个充满快乐空气的气球,在风的吹拂下挣脱了绳子,飘向天空。
而对于经济学院的彭盼盼而言,她童年中最鲜明的色彩是学骑自行车。“当时还没有小朋友学会骑只有两个轮子的自行车,他们都骑带辅助轮的小自行车。”彭盼盼眨了眨眼,“如果我是第一个会骑两轮自行车的人,我就是整条街上最靓的仔了。”于是五岁的孩子,为了心中的目标,开始了漫长的练习之路。起初,由于个子小车大,彭盼盼根本无法掌握自行车的平衡,摔跤的次数早就记不清了。“没事。”摔倒后即使很疼,她还是会立即拍拍屁股站起来,在小伙伴们诧异的眼神中晃晃悠悠地把车骑走。“我基本上都是自学的,没有大人教我。”想学就学,想做就做,不怕摔跤,不畏挑战。作为孩子的我们从来不会因困难而退缩,反而敢于尝试,勇往直前。当小小的她骑着大大的车子穿过小巷,把小伙伴们远远地甩在身后时,得意之外,“小霸王”彭盼盼更庆幸自己的勇敢。
无忧无虑的童年开满了快乐的花朵,结满了幸福的果实。即使有风雨,我们也会坦然接受、积极面对,享受童年时属于我们的独一无二的乐趣。
永不过期的童真
从无需刻意保持的单纯到无法掩盖的世故,二十多年的时光,是一笔交易,也是一场成长。在这条时光轨道上,我们用朴素的童真换来了长大的勇气,也收获了因人而异的成长体验。
“童真,首先是没有欺骗、没有心机,是一种自然真实的状态。”建筑工程学院的李成宇每个月都会主动把自己找到的学习资源与舍友共享。他说:“有价值的资料每个人都需要,把它们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我不会失去什么,看到大家一同进步我反而会很开心。”很多人说要保持童真,却又很利己。处处提防时时警惕,唯恐他人比自己略胜一筹站上更高的舞台,嫉妒与欲望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关怀,抛弃了纯真也丢失了自己。童真,不仅仅在于远离世俗阴霾,更在于保持最初的友爱与善良。而李成宇一直在守护着他心底的那份童真,在他看来那是童年赠予他的礼物。
最难忘的,是儿时和同伴手拉手游戏时的欢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林雨蕾在说起自己的童年经历时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上幼儿园中班时,有一天和我一起做操的男生不小心摔折了腿,当时我拉着他的手大哭。”说到这儿,林雨蕾突然变得羞涩,“还是小时候好,那时只关心自己的朋友是不是受了伤,现在我已经不会再做这种事情了。”在那个思想单纯的年纪,孩子们的心里只有“这个人是我的朋友,我要关爱他”,而不存在“我这样关心他,别人会怎么想”的顾虑。那种友爱不掺有任何杂质,是交往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亲切情感。
“在一无所有的脸上,连伤痕也是点缀。”这是高尔基对童年的描述。也许,正是因为“一无所有”,才会感到心满意足。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公颖是一个充满童心的女生,她时常会给流浪猫买猫粮,储物盒里也满是可爱的小饰品。“长大后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心理也越来越复杂。”在说到“六一”时,公颖轻轻感叹道:“六一的美妙在于儿童节当天小孩子可以收到很多礼物,而现在即使收到了礼物,我们心里的满足感也变质了。”虽然不愿长大,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长大与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童真与友爱,我们不能将其与幼稚等同。也许这种纯洁的特质早已被时光打磨掉了,但保持一颗向善、向好的心是没有年龄界限的。
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也许“六一”已经与我们无关,可重要的不是做回小孩子,而是用未经雕琢的天真与自由去放飞手中的纸飞机。世界风尘仆仆,你我童心不减。童年属于小孩子,可年轻、纯粹的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