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邹校长、 亲爱的老师们、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 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校友, 祝贺母校 2019 届 4000 多名学弟学妹们通过不懈努力, 迎来收获, 顺利毕业!
很高兴, 在未来的道路上, 我们将以校友相称, 并肩同行; 期待你们步入社会后, 以锦城之名, 继往开来!
我是 2006 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校友陈尧东, 是锦城第二届毕业生。毕业九年, 我始终保持着当初在母校定立的初心, 牢记“止于至善” 的校训,在求学和学术的道路上不停地磨砺和修炼自己。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从成都到上海到再回到成都;从锦城, 到同济, 再到西南交通大学……九年里, 我获得了 3 个学位, 去过德国、 意大利、 韩国、 泰国等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 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 申请了 3 个国家发明专利,参与了 7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参与大型工程项目 10 余项。其中, 作为主创设计师参与的 “上海市浦东新区夜景照明建设管理专项规划” 获得了多个国家及地区规划类奖项: 获 "2015 年全国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二等奖"、 "2015 年度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奖二等奖 "。 正是 “脚踏实地” “止于至善” 的精神, 我硕士毕业期间成功申请直博, 并在三年半内完成博士阶段学习, 成为同年级中第一个顺利毕业的人。博士毕业后, 我在四川美术学院短暂工作后, 通过成都市 “人才引进” 计划进入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成为一名青年教师。
刚听了校长关于 “行动要诀” 的讲话,我想到了母校提出的“学习力、 研究力、 执行力” 的三力理论。对此, 我深有感触,9 年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印证了: 无论什么行业、不管什么岗位, 我们都应始终坚守这“三种能力” 。践行母校教导的 “三力” 理念, 才能实现人生角色的不断转变, 取得成功。也得益于锦城的教育, 十年时光, 我的同班同学大都成为行业翘楚、 业界精英。他们有的考入设计院、 担纲设计总监; 有的去到施工一线、 成为项目负责人; 有的进入党政界, 担任机关要职; 有的自主创业、 成为企业创始人。我们锦城人在世界各地、 各行各业为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也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中, 我的同学、你们的学长—— —唐小灵同学, 就是用勤勤恳恳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践行了 “学习力、 研究力、 执行力” 对我们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他曾参与被誉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的“世界级大桥” 赤水河大桥的建设工作,多次被央视报道。赤水河大桥是南向出川的重要交通要道。为实现早日通车,唐小灵团队采取 5+2、白+ 黑的工作模式, 不断探索、 优化工序、 创新工法,仅用时两年时间就实现了这座世界级桥梁的合拢;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数十个技术难题,赢得了国外专家同行的高度赞叹。
你看,无论是工程还是科研, 专注、 踏实、 努力必须成为一种习惯,脚踏实地的默默耕耘才能使看似平凡又伟大的梦想变得简单、 变得顺理成章。从本科到直博,我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但靠着执着和坚韧,把我所研究的领域往前推进一点、再推进一点。你要问我怎么做到的?那便是邹校长刚才提到的十二字箴言: 坚持行动、 不问付出、 做到极致!
在此, 我要对大家说的毕业赠言有三句话, 第一句是为选择加一点坚持, 第二句是为责任加一点付出, 第三句是为自己加一点约束。
第一, 为选择加一点坚持。如果大家对目前的选择还算满意, 那么请保持坚持和拼搏, 努力为推动行业发展和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为自己留下更多精彩回忆。仰望星空的梦想,还需脚踏实地的坚持才能照进现实。第二, 为责任加一点付出。 正如我们是学生、是职工、 是子女、 是父母, 这既是责任也是生命恩赐的缘分。无论是欣然接受, 还是略有紧张, 对每一个角色都负责并尽己所能地付出, 才能不负今日的你们。 第三, 为自己加一点约束。和我毕业时相比, 这已是一个更多元的时代, 有 “正能量” , 也有 “毒鸡汤” 。前路漫漫, 只有正视诱惑、 克服懒惰, 才能够有所收获。 只有独立判断、 减少抱怨, 才能不负韶华、 安享幸福! 同学们,今天你们就要从锦大毕业了, 你们是幸福的, 现在的你们就如当初的我们, 载着 “止于至善” 的信念离开母校, 希望你们能终身铭记锦城校训, 以锦城之名, 继往开来, 创造美好的生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