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品牌专业牵引内涵建设,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期末验收工作顺利完成

本报讯(通讯员 王峰、孙武、陈志东)日前,由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组织的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期末验收在江苏省会议中心举行。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顺利通过了资料审查和答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获得优秀。
  2015年,我校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86号)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实施办法》(苏教高〔2015〕2号)的文件精神,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我校各优势专业进行了评审并上报省教育厅。最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获批品牌专业A类,省拨款1340万元;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获批品牌专业B类,省拨款950万元。
  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申报成功后,学校按照“服务产业、提升质量、彰显优势、强化特色、办成品牌”的总体要求,持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在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材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加大建设推进力度,认真学习职教新精神,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全方位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增强专业含金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近年来生源的多样化和需求的多元化,融合需求侧人才标准与供给侧人才培养,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以施工员岗位技能培养为基础平台,构建了“施工员+”课程体系,开设项目工程师、PC、BIM、安全员、质量员等不同的培养方向,适应大型央企、民企等各类企业需求。学生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获得施工员、材料员、BIM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1+X”证书,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学生被大型企业录用比例显著提高,最近4年,有50%-54%的毕业生进入特级企业就业。通过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完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与中职搭建了中高职“3+3”培养体系、与本科构建了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体系,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实现专硕培养,理顺高职技能型学生培养发展通道,畅通了“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式人才培养立交桥,取得较好的人才培养成效。本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课程建设上深耕翻转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创建“有趣、有用、有效”三有课堂生态,完成12门课程项目化课程改革,主持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5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16门,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网络体系,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平台,推进“开放专业”建设走向纵深。
  在校企合作方面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向深度发展,由订单班培养模式--企业学院培养模式--学徒培养模式持续深化。学校和企业双投入、同培养。校企共建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和省级工程试验室,协同科技研发,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人力、设备资源共用、项目成果共享,学生在企业期间享受准员工待遇。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建筑类人力资源池,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整体实力在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品牌专业建设期内该专业立足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专业建设,支撑专业高位发展。发挥专业的品牌影响力,引领全国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
  作为全国建筑和规划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牵头全国范围内23家高职院校、14家行业龙头企业,2家地域行业协会和20家区域中小企业,成立了“全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联盟”,引领全国建筑装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举办数次专业论坛,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虚拟仿真技术教学等新理念进专业,牵头制定建筑装饰专业全国新的专业教学标准,促进装配式施工技术、BIM技术等新课程、新技术入教学标准,创新创业、工匠精神、德技并修素质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帮扶3所学校成功承办全国性技能竞赛,牵头申报"建筑装饰技术应用"赛项成功获批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拟设赛项,为全国建筑装饰专业提供了更大交流平台。主持完成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代表本专业的国家一流建设水平。资源库的“一库、一馆、一平台”,高职特色显著,虚拟仿真平台解决了装饰施工实训难点,学习微社区适应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要求。优质资源辐射全国和东南亚国家,引领了全国同类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革新。
  我校的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通过四年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功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的项目和课程,对学校的其他专业,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