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思政“金课”是怎样“炼”成的?———曲靖师院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纪实


“ “看 看” ” 红军长征过曲靖纪念园 红军长征过曲靖纪念园。 。

“ “看 看” ” 红军长征过曲靖纪念园 红军长征过曲靖纪念园。 。

“ “听 听” ” 讲解员现场介绍 讲解员现场介绍。 。

钱润光教授现场宣 钱润光教授现场宣 “ “讲 讲” ” 《 《弘扬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基 传承红色基因 因》 。 》 。

同学们聚精会神听宣讲 同学们聚精会神听宣讲。 。

“太震撼了, 尤其是听老师讲, 我周围的很多同学都流泪了。身着红军服装的我们, 仿佛穿越了时空, 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 苦难辉煌的昨天。 ” 20180231班学生余丽萍感慨到。

6月5日, 在 “红军长征过曲靖纪念园” , 曲靖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的学生们,通过“走” “看” “听” “讲” “唱” 五个环节, 上了一堂和平时不一样的思政课。

这个周三下午的思政课让同学们很期待。中午一点半, 60 名同学穿上红军服装, 从学校出发, “走” 长征路, “看” 关下村红军战斗遗址和 “红军长征过曲靖纪念园” , “听” 讲解员现场介绍, 请老师现场宣 “讲” 《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 并学 “唱” 红色歌曲。

这是曲靖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倾心为学生打造的一堂思政 “金课” 。

  用好红色资源 “源头活水”

  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今年 3 月,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对开好思政课提出殷切期望和要求。

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曲靖师院党委不断思考和探索, 党委书记李永勤多次强调, 要牢记“立德树人” 神圣使命, 改革创新思政课, 杜绝 “水课” , 打造 “金课” , 培育时代新人。

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学校从课程体系、 教学体系及教改成果应用等方面, 着力提升专业思政建设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人、 财、 物等方面提供坚强保障, 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红色, 是中华民族的吉祥色, 也是共产党人、 革命军人的精神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培养一茬茬、 一代代合格的红军传人。利用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奏响红色旋律, 是对思政课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也是打造思政 “金课” 的源头活水。

“红军长征过曲靖纪念园” 又称曲靖三元宫, 位于曲靖经开区西城街道西山脚下, 曾是中央红军总部领导人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等人的宿营地。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是云南省首批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

曲靖三元宫同时是曲靖师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合作单位, 距离学校4公里, 附近有关下村红军战斗遗址,这里红色资源丰富, 便于学校就近组织现场教学活动。

  运用现场教学 “激活课堂”

  在曲靖三元宫, 栩栩如生的红军蜡像、 记忆深处的五角星八角帽、 锈迹斑斑的发报机、 年代久远的草编鞋军大衣……让学生身临其境, 触景生情。

“1935年4月27日, 一支衣衫褴褛但灵魂高贵、 食不果腹但信念坚定、 骨瘦如柴但目光如炬、 脚穿草鞋但英勇无畏的队伍来到这里。这支队伍叫中央红军。中央红军究竟从哪里来, 要到那里去?这里曾经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 ”

站在墙上贴有党旗、 红军长征过曲靖油画以及长征诗词的讲堂里, 主讲人钱润光教授激情满满, 娓娓道来,带领现场学生回首峥嵘岁月, 去追寻其中的答案。

从广昌之战到湘江之战, 从遵义会议到扎西会议;从曲靖西山关下村战斗中的 “龙云献图” , 到三元宫会议作出的关乎红军前进方向的重大决策; 从 “四渡赤水出奇兵” 到“兵临贵阳逼昆明” , 再到“调虎离山袭金沙” ……钱润光教授将中央红军从血泊中一路走来、 从绝境中一路走来、 从曙光中一路走来的史实, 生动地呈现出来。

“绝命后卫师” ——红34师师长陈树湘、 夹金山上被冻成 “丰碑” 的军需队长、 四川阿坝州班佑村口的纪念碑、党岭山雪地里的党员证和最后一次党费、 革命夫妻陈觉与赵云霄……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同学。

钱润光教授借此告诉同学们: “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 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 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 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

“红军的理想信念从何而来?我们还有没有崇高的信仰?还有没有牺牲的精神?还是否记得当初出发的理由?还有没有诗和远方? ” 一连串提问, 让现场同学陷入沉思。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 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 就是要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新时代属于你、 属于我, 属于我们青年一代。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理想信念, 迎着民族复兴的恢弘愿景, 在新长征路上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

一个小时的讲座, 句句经典, 字字珠玑,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很多人流下了眼泪。

  别样倾心只为 “别样效果”

  “坚持做, 一定会成为 ‘金课’ 、 形成品牌。 ” 利用红色资源, 开展现场教学, 打造思政 “金课” , 曲靖师院的做法, 得到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 云南民族大学张建国教授的 “点赞” 。

为了讲好这堂 “金课” , 主讲人钱润光教授数年来潜心研究红军长征过曲靖史实, 积累了丰富的史料, 讲稿修改了十几遍。他要奉献一堂真正吸引学生、 打动学生和影响学生的思政课。

“每一次备课, 我都有新的感悟, 这堂课就是要让学生刻骨铭心; 每一次全心投入到备课中, 我都要做到打动自己, 因为只有打动了自己, 才能打动学生。 ”

“这是一堂代入感很强的思政课, 是我听过的最精彩的思政课, 听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 我感觉自己热血沸腾了, 精神的力量很强大, 今天的我们太需要这样的精神力量了。 ” 走出三元宫的张檑同学, 特别兴奋地说。

“走出教室, 重走长征路, 身临其境听一堂思政课,对学生的心智和体质发展都非常有益。这次尝试, 为我今后把思政课上好上活, 提供了新的思路。 ” 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老师李和说。

在教学活动现场, 曲靖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晓东教授介绍道: “三元宫现场教学活动, 是我们思政课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这个活动主要针对我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的一年级全体学生, 利用周三下午第5、 6节课, 开展现场教学。 ”

下一步, 丁晓东充满信心: “从今年 9 月起, 每学年会长期安排这项活动。相信我们这一举措能为其他思政课程提供经验, 助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