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瀚苍穹, 蔚蓝天空, 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 “仙鹤长鸣, 神鹿奔跃, 日月轮回, 世代不息” 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描绘。文化是民族的生命,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培育了一代代英才。
书香致远,醉墨淋漓
南山之下、 巍巍学府、 琅琅书声、 春华秋实,揉碎在书香里,沉淀着学子们对书香文化的热爱。 本学期, 我校开展了古籍保护、 读书日、 书法进课堂等活动, 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 同学们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古籍既是中华文化厚重记忆的载体,又是继承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6月3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我校光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 “古籍保护 · 你我同行———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 活动。 古籍的保护与文化传承不可分离, 这些修复、 保护的过程可以让古籍的内容得到更好的传播。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 。 为营造书香氛围, 弘扬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4月23日下午,我校举办了“4 · 23世界读书日” 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读书达人颁奖仪式; 仪式之后, 在开展 “读书达人与热门图书排行榜”宣传活动的同时, 现场还为广大师生提供了VR素质教育互动体验, 包含自然科学、 人文历史、科普常识等多方面内容;各学院也举办了读书报告会等一系列比赛活动, 营造出浓厚的 “书香校园” 氛围。
“横平竖直皆风骨, 撇捺飞扬是血脉” 。 穿过历史的芳香, 书法文化 “进课堂” “入活动” “通网络” 。 我校定期开展 “书法史趣说” “文字的演变”“中国书法艺术赏析” 等系列品牌讲座,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 学校兰亭书社秉承“以字会友、 以文交友” 的发展理念, 在各书法类比赛中获奖; 学校通过校报、 官方微信等阵地, 积极宣传书法文化, 让优秀书法与网络融合, 让传统文化与教育融为一体。
书, 是灵动的生命, 无尽的清泉; 字, 如画如歌如诗, 浸染着历史的传承。 我们用古籍、 书籍、书法传承历史, 弘扬文化。
乐奏文明,曲传国韵
自古以来, 音乐、 戏曲都是文化与艺术的象征。 因音乐与戏曲的传播方式, 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心底。本学期,我校举办了歌唱祖国、 草坪音乐会、 戏曲进校园等活动, 用音乐奏响中华文明之声, 用戏曲传递中国传统之韵。
4月17日,我校应西南政法大学的拉歌邀请,在南山之巅为祖国歌唱。重邮学子用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 歌唱祖国的繁荣富强, 表达重邮学子作为新时代青年, 有着 “敢于有梦, 勇于追梦, 勤于圆梦” 的决心与信心, 将爱国情怀融入歌声, 将中国梦融入爱国心。
高雅艺术进校园、进课堂是近两年来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4月15、 16日连续两天,我校邀请重庆市川剧院在科技会堂进行专场演出, 为全校师生带来著名红色川剧 《江姐》 , 台上演员以精彩的招式、 戏腔将观众带到那个动荡纷争的年代, 红岩精神、 江姐精神通过戏曲传递给观众。两场演出提升了师生们对高雅艺术的兴趣, 激发了师生们的爱国情怀。
青春的气息洋溢在重邮的校园里,4月21日晚, “黄桷馨声”草坪音乐会在邮子的期待声中举行。草坪音乐会是一个广受师生好评的校园品牌活动,悠扬的琴声和歌声述说着优美的校园文化,同学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在这一氛围中得以培养和提升,这一活动也为重邮学子展现个人魅力和青春风采搭建了良好舞台。
音乐、曲艺文化在重邮校园以各种方式传播着,每位重邮学子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中感受国韵, 将音乐、 曲艺文化发扬光大。
诗意南山, 传诵经典
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诗的民族, 诗歌是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里, 塑造着我们的容貌, 淬炼着我们的思想。 本学期, 我校开展“诗意南山 · 追梦重邮———重邮诗词大会”、“诗乐流芳” 经典诵读会等活动,重邮人在这些活动中追寻民族的文化基因, 拥抱最美的诗和远方。
5月19日, 在逸夫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的诗词大会原本分为“火眼金睛” 、 “重峦叠翠”、“飞花令” 三部分, 但由于参赛选手实力相当, 打成平手, 于是设置了加时赛, 这也体现出重邮学子对传统诗词的热爱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参赛选手面对激烈的比赛从容不迫, 颇有 “等闲平地起波澜” 之势。诗词融进邮子的血脉, 诗词之意与蕴含其中的精神更是牢牢根植于邮子心中。
诵读经典,在历史的涛声中畅享中华民族的辉煌。一场集爱国情怀、 诗歌文化、 诵读艺术的视听盛宴, 以 “爱国情 强国志 报国行” 为主题的 “诗乐流芳” 经典诵读会于5月31日晚在我校科技会堂举行,十四个学院带来十四篇爱国诗歌, 最终经管学院勇夺桂冠, 他们以青春之名宣誓: 不负青春, 逐梦前行。尽显邮子青春风采, 承担起当代青年人该有的担当。通过诵读经典进而传承经典, 这就是 “诗乐流芳” 的意义所在。
诗意南山, 传诵经典。南山之巅, 我们吟一首诗, 看千年经典惹人恋; 歌一阕词, 让唇齿留香满心田。
中华“国粹”,继往开来
“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 ” 为加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民族自豪感,5月15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主办了为期3天的 “重庆邮电大学第六届中国传统文化节” 。第一天是充满趣味的中国传统美食: 饺子、 糖画、 糍粑和粽子, 亲手制作美食让同学们尊重劳动、 回忆童年; 第二天是具有厚重文化的传统活动: 高跷、 投壶、 脸谱、 毽子、 国画、 九连环、 鲁班锁、 十字绣和灯谜, 简单的工具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唤醒同学们记忆深处的传统文化; 第三天是 “六艺” 之道的部分展示: 茶艺、 汉服、 棋艺、 射箭与书画, 体验古人的文化底蕴与传承。 传统文化之道, 本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然五千年历史为其注入生命力,需要我们肩负起传承文化的重担, 继续发扬下去。“一个没有悠久文化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一个有悠久文化却不知用正确方法去珍惜去传承去发扬的民族, 也是一个没有活力的民族。”继承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文明, 从我们做起。
(学通社 许文文 李彦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