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姚郁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各位嘉宾,
全体2019届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见证2019届本科毕业生获得学位,在人生新的起点上整装出发。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毕业生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陪伴你们成长、启迪你们智慧的父母和老师,致以最衷心的问候!
四载芳华、寒来暑往,你们把青春篆刻在工程校园,你们用智慧和汗水,不断刷新着大学成绩单。在你们中间,858人政治素质过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12人努力追求全面发展,荣获优秀毕业生称号;2000余人次不断追求科技创新,在全国“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赛事中荣获省级和国家级奖励;1923人考取研究生;67人光荣参军保家卫国。同时,还有一大批毕业生将奔赴祖国各地,为国家发展建设添砖加瓦。大家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千里之外殷殷嘱托的父母,离不开三尺讲台上谆谆教诲的师长,也离不开校园里夙兴夜寐的管理服务人员,在此我提议,让我们用掌声,向那些为大家默默付出的人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大学毕业是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时刻。对我而言,与你们相伴的日子,也特别值得珍视。四年前,你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校门,回想2015年的夏天,在你们入学的“第一课”上,我曾嘱咐大家:在大学的生活中,要学会独立,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要磨练心智,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要积淀实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四年时光,稍纵即逝,即将毕业的你们,学会了独立自主、经受了生活磨砺、练就了一身本领、成长为优秀青年。作为相伴与共的同路人,我感到由衷的欣喜,为你们的成长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四年来,同学们经历了人生蜕变,你们的母校也经历着跨越式发展。我们共同见证了学校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烟台研究院启动建设,新体育馆拔地而起,等等。当然,学校各方面发展建设任务繁重,同学们在这里的学习生活也有缺憾。比如住宿条件比不上“别人家的大学宿舍”,智慧校园建设还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作为校长,我要特别感谢大家四年来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支持、理解和参与。虽然学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还有差距,但我始终坚信,我们的毕业生是一流的,我们的校友们是一流的,在同学们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下,哈工程的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工程梦”终将实现!
同学们,我理解的毕业典礼,既是临别前的欢送仪式,又是出征前的教育动员。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大家要面临的更多是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收获和付出的张力、原则与价值的取舍,如何能积极面对困境和挫折,从容处理矛盾和危机,成为新时代青年人的“必修课”。所以,今天我想就“青年应逐梦”这个主题,跟大家谈谈我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逐梦青年,要不忘奋斗初心。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主题,每一代青年有每一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回想一百年前,一代爱国青年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他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实践证明:只有明确青春因何而闪光,青年为何而奋斗,心系祖国和人民,个人理想才能在时代大潮中扬帆远航。杨士莪院士,从19岁的青年才俊到88岁的耄耋老者,他一直忠于水声科技事业发展。上世纪50年代,水声在国内属于空白学科,国防需求迫切,他就把谋海济国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69年来,他从为“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测试落点,到作为首席科学家独立指挥中国首次深海水声考察,再到“蛟龙”号上首次安装打破国际垄断的定位系统……杨士莪在一次次重大科研任务中,始终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引领水声技术发展。如今,杨士莪院士仍然身体力行,亲自参加海上试验,他还有着像多年前投身爱国理想和强国事业的那种义无反顾,他仍然以超乎常人的奋勇,践行着一名战略科学家和水声教育家的操守。常言说“格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希望工程大学的毕业生,都能够将个人奋斗目标与“两个一百年”目标结合起来,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结合起来,树立与新时代同心同向的追梦之志,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追梦人。
逐梦青年,要常葆进取之心。每一个创造辉煌的时代,无不闪烁着创新进取的光芒,每一次突破性创新,无不是青年走在最前沿,争当急先锋。回顾学校66年办学历程,这片热血的校园始终与新中国国防现代化休戚与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舰艇减摇鳍”研制团队,就是青年人创新进取的典范。该团队成立初,年仅26岁的李积德、李国斌等一批年轻教师,义无反顾、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减摇鳍的研制任务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为了完成研制任务连续几个春节没有回家,最终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套设计定型的减摇鳍,不但实质性增强了海军战斗力,还为学校陆续捧回了包括全国科学大会奖在内的多项奖励。现年81岁的李积德老先生,至今仍在学校“波浪载荷与结构强度”团队服务,为大尺度模型试验等科研项目献计献策。我希望工程大学的毕业生,都能学习李老先生这种“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敢于改革创新、敢于超越自我、敢于求真学问,在不断的创新创造中练就过硬本领。
逐梦青年,要胸怀务实之心。青年时代是人一生中学习进步、磨砺成长、积蓄底蕴的最佳时期,脚踏实地的增长本领、增加才干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人生课题。我经常讲,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我校2018届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刘宇同学,放弃了个性化保研的机会,毅然报名参加了学校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到吉林省汪清县支教一年。在这一年时间里,他从讲台上的新手成长为深受爱戴的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关爱留守儿童、服务贫困地区学子,他付出了真心和温暖,收获了真实和意义。同学们,基层一线永远是青年展示才华、砥砺品格、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不要用手机去体认世界,而要用身体去丈量天地,行动赋予力量,力量成就梦想。我希望工程大学的毕业生,都能脚踏实地,做实干家,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成为扎根基层、耕耘奉献的生力军,在奉献中丰富人生阅历,改变、提升自己和世界。
各位毕业生,青春无问东西,岁月自成芳华。希望工程大学的四年时光,能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能让你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今天,你们即将开启人生新的旅程,但请记住,无论你们走多远,工程大学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希望你们从这里出发,不负青春,在新时代创造新成就!
最后祝大家鹏程万里、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