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潭头汤池旧址 文文/摄
前些日子,女儿为联系河南大学抗战时期在潭头办学立纪念碑的事,曾多次赴潭,不仅参观了当年河大办学的旧址,并且还浏览了汤池(即潭头温泉)。看到她所拍的照片,勾起我一段难忘的回忆。
当年的潭头就是一个淡烟衰草的村镇,汤池的出现是大自然的馈赠。
潭头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在离村不太远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一股沸腾的热水从陡峭的石崖洞中喷涌而出,这就是汤池的源头。为修汤池,施工的村民从村头到汤池走出了一条隐形的小路,小路两旁的杂草比人还高。他们在离出水口不远处用片石和茅草盖了两间大房子,房内因地制宜的建了两个大汤池。于是,这原生态的男女澡堂便在荒野中诞生了。每到傍晚,便有成群结队的农民来此洗澡。温泉水有奇效,他们在这里解除了一天的疲劳。
为了方便大家上汤池洗澡,当地的村民还在小路陡峭的地方修了坚固的石阶。这“止于至善”的石阶穿越岁月风霜的磨砺,至今依然如故的挺立在那里。只是走的人多了,石阶被踩得熠熠发亮……在兵荒马乱的生活困顿中,汤池成了孩子们唯一的“乐园”。我和同窗好友张一弓就常去汤池洗澡,每次都还带上干粮和生鸡蛋。因为听大人说,那里可以不用灶火能煮熟鸡蛋。出于好奇,我们遵照大人的指点把鸡蛋放在温泉的出水口,一会儿功夫,捞出来就能吃了,而且有股特殊的味道。除此之外,春天里,我们在去汤池的路上顺路还能采摘荠菜、地衣一类野菜,带回家包菜团子吃。野菜陪伴我们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从此那野菜的味道便凝在我的记忆里。秋天里,在去汤池的小路旁长得最多的是酸枣树。虽然它的枝杈上布满了刺,但却挡不住孩子们饥不择食的劲头。那是因为它的酸甜味太诱人了……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面对眼前的艰苦生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始终坚信生活会苦尽甘来的。
想想当年的汤池,那是一片多么美好的天地:一年四季,辛劳的农民可以在那里享受温泉的恩赐,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在池中嬉闹着,不时还能听到咯咯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