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庆祝即将到来的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河南大学法学院开展了“献礼建国70周年,共绘中国梦”校园彩绘活动。本次彩绘作品的作者们主要是我校明伦校区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这些“非专业”的学生怀揣着“超专业”的热情,发挥年轻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绘出朝气蓬勃的青春色彩,绘出了最美的河大校园。
献礼祖国 共绘中国梦校园彩绘大赛是法学院的特色活动,一年一届,今年是大赛的第五届。这次彩绘主要针对大礼堂以东所有的井盖和三观园的七个石球,活动面向全校师生,以到梦空间报名形式参与,先报先得,活动奖项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最后由法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评选获奖者。虽然整个活动过程不超过四天,但却吸引了大量师生参与,并且效果显著,是有史以来举办得最好的一次。
普普通通的井盖,在短短几天里,就变成了校园里的“掌上明珠”,引来了无数围观群众。“就用三个词总结吧,很萌、很可爱、很温馨。”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学生吴威志说道。不仅仅是学生,校园彩绘还吸引了老师们的目光。图书馆工作人员刘银萍表示:“这个活动很好,之前也见过,让那些冷冰冰的东西活泼起来了。”
三观园里的七个石球,如今成了校园里热议的话题。文学院2016级学生王慧在接受采访时说:“有的还蛮可爱的,感觉挺有创意的,看起来让人很愉悦。”校园彩绘活动圆满结束后,法学院2017级学生李诗瑶感叹道:“这是河大师生为校园带来的小惊喜,也是献给祖国最美的情歌,这么多天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作为这次校园彩绘活动的组织者,李诗瑶担起了重要责任。活动期间,她负责联系老师、配备绘画工具,只为把这次活动的影响力扩到最大,让更多的人了解校园彩绘活动的意义。
观者无意 画者有心校园彩绘是一种现代艺术,以其生动、活泼、鲜明以及普遍的特点,吸引着现代人的眼球,同时,它也反映新一代青年人的价值观与追求。每一幅彩绘都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都表达了画者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在众多井盖画中,东操场西北边有一幅作品格外地引人注目。那是一幅“蜡笔小新”与“煎蛋”组成的作品,这是参加彩绘活动的第八组合作完成的。“我觉得这幅作品可以叫‘性感小新,在线煎蛋’”。法学院2018级学生徐琳露笑着说。在问及创造灵感时,徐琳露说:“因为我们组成员的性格都比较活泼开朗,想画得有童趣一点,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大家都熟悉的童年伙伴蜡笔小新。刚好井盖的位置是在操场门口,大家锻炼完可能就饿了,如果出门看到一个煎蛋,说不定会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
法学院2017级学生付晶晶所在的第三十二组作品是本次活动的亮点所在———师生共绘三观园外的石球,石球的形象被改造为身着军人、教师、宇航员、法官等职业服装的兔子。这些作品的原型均取自动画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
文学院2018级学生朱思涵认为,创作灵感更多的是把井盖的圆形和图案结合起来,别出心裁的设计风格需要一种跳脱的思维模式。
一笔一墨并非为我一图一画意义繁多法学院团委书记石宇珺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她是一名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老师:“同学们一进校园,随处就能看到一个新景色,心情也能好起来。我们把新鲜的事物引进校园,想让同学们真正爱上这里。”她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向全校师生们展示法学院学生与刻板印象不同的一面,并且能够利用起课余时间创造学生自己的价值。
付晶晶表示最大的感悟就是体会到了团队精诚合作的力量:“那几天天气很热,我们顶着大太阳画了很久,但是大家都没抱怨。”图案是同学们你一笔我一画地涂上去的,瑕疵并不影响整体效果,反而让大家的情感变得更深。
“感觉自己给校园做出了一点贡献,可以让同学们眼前一亮,也更加注重校园环境。”外语学院2018级学生李丹妮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原本校园内的部分井盖和石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通过颜料的遮盖,不仅弥补了磨损与缺失,还使得校园内的景色更加亮丽多彩。
文学院2018级学生皇甫璐远对这次活动有自己的看法:“画画很难,但是和朋友一起就觉得很简单了。一次次修改,一笔笔描绘,就把平凡的东西变成了一个艺术品,很有成就感。”在这次活动过程中,皇甫璐远通过分组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这也是一种收获。
参与校园彩绘的师生们高涨的热情感染到了校园里的每一个人,传达出了爱国爱校的心声,为迎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他们用画笔为河大造型,为祖国献礼!